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警惕职业病! 渐进式死亡向你逼近

警惕职业病! 渐进式死亡向你逼近

      2006/8/2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6

中国阀门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危害已成为影响职工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每年,我国有数以十万计的人患上了尘肺病、化学品中毒、铅尘污染,受到非电力辐射、振动和噪声污染,每年因职业危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

  不流血的“渐进式死亡”

  有人形容,职业危害这种不流血的“渐进式死亡”,远远大于矿难、车祸等流血的“立即式死亡”。仅死于尘肺病的患者就是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数倍。各种看不见的职业危害正一步步侵蚀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尘肺病是头号职业病。我国2亿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占了80%。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新增尘肺病例2万例以上,因尘肺病死亡5000人以上。据有关部门2003年对国有大型煤矿的调查,当时检出尘肺病患者60多万名,存活44万余名。这个数字不包括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以及冶金、建材、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因此,专家们估计,全国尘肺病患者高达120万。这意味着每1000人里,就有一个尘肺病患者!

  煤矿尘肺病又是尘肺病之首。据河南省对全省1997―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的分析,煤炭系统新发病例最多,占61%,其次为有色金属、冶金、电力、建材、机械系统。煤矿尘肺病发病最多,占64.7%,其次为矽肺、水泥尘肺、铝尘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

  防护装备技术落后

  我国尘肺病为何发生比例高?专家分析,主要是由于防护装备技术落后。以防尘口罩为例,由于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投资较少,我国防尘口罩的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是分散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这些手工作坊采用低劣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再生材料大批量生产所谓的防尘口罩,低价倾销。有专家对防尘口罩进行过检验,复式合格率只有38%,简易式合格率只有47%。也就是说,工人们佩戴的口罩大多不符合要求,无法抵御粉尘的侵袭!

  其他该进行防护的身体部位也未能得到有效防护。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2―2003年对用人单位进行维护劳动者职业病卫生权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112名劳动者中,职业病防护措施使用率最高的仅82%,最低的仅43%。此外,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防护服、呼吸防护器、头部防护、听力防护、眼睛及面部防护、脚部和腿防护等防护用品的使用率,最高的83%,最低的仅40%,平均不到60%。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职业病危害场所,并未能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许多需要保护的职工身体部位,并未能得到应有的防护。

  防护措施不健全,防护用品使用率低,使职工身体健康受到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这其中既有企业不重视的问题,也有职工自身不了解、不知情,或不知如何防护等诸多因素。

  农民工受职业病危害最严重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和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招聘大量的农民工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据湖南省2004―2005年对全省职业病危害企业使用农民工情况的调查分析,在国有、集体、私有、港澳台、外商五类经济类型中,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51%、59%、48%、37%,平均为4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职工接触到危害物质。而其中,农民工占职工总数分别为28%、65%、77%、50%、58%,平均占54%。因此,农民工是受到职业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

  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医疗保险。在一些矿、厂,生产线上的工人最长只干半年,一般是3―5个月。这些受到职业危害后还没等发病就离开企业的农民工,当时病患被掩盖、潜藏起来了,但多年以后发病需要治疗时,他们既没医疗保险,又找不到原企业,看病的支出只能由自己承担。

  此外,职业病的危害还包括职业紧张,这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危害。它引起职工心理紧张,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受到影响,造成职工生存质量较差。

  职业安全健康在我国尚属新兴课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在原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该协会最近举办了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地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建议,职业病这个看不见的“杀手”对职工生命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重视职业病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说,协会将督促企业和有关方面更加关注职业危害,特别是要加紧健全职业病防治标准体系。

(来源:人民日报)

热门关键词:职场指南 职业病 职场动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