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世界性滞胀与中国工程机械发展

世界性滞胀与中国工程机械发展

      2008/3/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4

中国阀门网】工程机械走过了2007年的春天,在2008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对工程机械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就是来自产业上游的成本约束。 
  来自产业上游的约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钢铁原材料的涨价,一个是零部件进口成本的涨价。而这两个因素,都与金融危机的世界性通货膨胀有关。 
  通货膨胀有两种。一种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往往对企业有正面影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提高企业的成本,但却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往往对企业有消极影响,使经济形成滞胀。 
  2008年以来,由美元拉动的全球经济通胀,是美国削弱国内需求,一味刺激投资,资本货币扩张过快而导致的。而美国次级债危机,更是美国贷方缺乏偿还能力,需求紧缩而导致。美国为了解决此次危机,在最近宣布继续向其次级债危机的金融市场注资,这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受美元的拖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得不跟上美国的货币扩张速度,导致信用货币相对贬值。在信用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实物资产如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扬,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由于此次膨胀是滞胀性质,而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产业链中又处于薄弱环节,因此必然承受上游企业转移过来的成本压力。由于零部件的涨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约有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据湖南省机械工程协会的最新统计,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生产的主机产品中,零部件等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以国内工程机械某一龙头企业为例,在其出口产品中,购买国外零部件的成本占到出口价格的30%,2007年该龙头企业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购买国外零部件就花费了20亿元人民币,外国零部件占出口产品销售额的40%,但却占了利润的70%~80%。 
  不仅如此,虽然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还很薄弱,但产品出口总量却很大,这引起了境外同行企业的联合封杀。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进口的基础零部件包括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传动系统等。尤其是液压元器件,特殊钢材的国外供应商企业依靠市场垄断地位,开始制定“霸王条款”。一些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还联合起来给中国企业设计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同质上进行竞争。跨国零部件生产商在中国生产的一些产品甚至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产品。但即便如此,中国企业也并非轻易就能买得到。 
  在钢铁原材料的成本方面,2008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钢铁产业的出口,以压低国内钢铁材料的成本,但在全球滞胀的情况下,仍然压不住2008年钢材价格涨幅在10%左右的预期。随着铁矿石谈判结果的出台,国内和国际的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日本、美国钢材价格上调10%以上,船板等个别品种甚至上涨200美元/吨。目前在工程机械行业生产企业综合成本中,钢材占40%~70%不等,不同产品和不同型号有所不同。对钢材价格不敏感的产品是单价相对较高的泵车和拖泵;而装载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叉车等的钢材成本占20%左右,同时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提价能力有限。 
  有理由相信,全球滞胀的局面还将维持1到2年,这将部分取决于美国选举的结果。如果美国是民主党选举获胜,其偏向民生的政策,将有助于扩张美国内需,恢复美元坚挺地位,从而缓解滞胀。而如果是共和党获胜,则可能坚持其既有经济政策,使得滞胀进一步严重。 
  世界性滞胀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冲击是严重的。在这场冲击中,中国工程机械的出路是加快技术进步,尽快形成中国国内较为完善
产业链,摆脱对国外关键零部件的依赖。在原材料耗费方面,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能上做文章,发展原材料节约型技术。在这方面,日本是一个典型例子。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每次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扬,都必然给其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但是随着日本高材料高能源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每次世界性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扬,就是日本原材料节约型和能源节约型技术及设备大量出口的时候。这样,日本在原材料和能源危机中,反而赚取大量利润。事实证明,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任何局面下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工业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