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受欧佩克可能减产、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持续紧张、美国一家炼油厂爆炸、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连续突破100美元。2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73美分,收于100.74美元,为历史最高收盘价。该种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升至每桶101.32美元,为历史最高盘中价。 油价是否还会连创新高 未来国际油价还将继续高位震荡,仍有可能再创新高。 国际能源署负责人田中伸南、美国商品大王罗杰斯等认为,油价每桶150美元并非遥不可及。市场人士普遍预期,仅受美伊关系走向影响,近期油价就可能冲击每桶110美元或120美元的新关口。 高油价基本上是由国际石油市场供求的基本面决定的。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油效提高相对较慢,美国等不断扩大战略石油储备,致使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上升。而主要产油国扩大生产能力的空间却很有限,沙特、伊朗等中东产油国近10年来投资不足,美欧等石油消费国长期以来过少增加对炼油设施的投资,油气领域新增投资形成产能尚需时日。只要不出现世界性经济大衰退,在节能或研发替代能源方面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市场石油供求状况便无法根本改观,这是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的基础。 高油价也是地缘政治不稳、金融投机、美元贬值和国家利益博弈等因素叠加聚合的结果。当前众多地缘政治不稳的始作俑者,非美国对外政策莫属。中东、非洲等产油国的政治动荡、局势紧张,随处可见美国踪影。据纽约期货交易所统计,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基金已增至8500多家,其中不乏摩根大通、美林等大型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其交易额占油市总规模的60%,期油每桶100美元水平上还累积大量未平仓合约,国际炒家仍在伺机而动,进一步推高油价获利的动力强劲。 再有,受次贷危机影响,美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美联储被迫减息救市,美元汇率面临下行压力,弱美元增加了原油期货作为投资产品的吸引力,并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一涨再涨。美国已完成向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为主的新经济转型,对高油价承受力较强,不会大规模动用战略储备平抑国际油价。俄罗斯利用石油武器重振大国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欧佩克及国际大型石油企业通过控制产能、油源、开发投入等手段,以掌握市场主导权而牟取暴利。 高油价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有关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加息抑制通胀可能加剧经济减速,而减息刺激经济又可能加大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处于两难之间。 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美国2007年11月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3%,创34年来新高。欧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7年11月的通胀率也达3.1%,创2002年欧元流通以来的最高水平。油价上涨也对美欧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和居民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替代能源,是发展中国家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上世纪石油危机后的多年调整,西方国家对石油的整体依赖已相对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可部分抵消高油价影响。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以能源密集型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新能源开发能力弱,节能技术落后,易受高油价冲击。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完全垄断石油贸易计价货币的格局有可能被打破。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高油价使产油国尤其是中东国家有更多资金用于对外投资。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利用美国次贷危机收购美国金融机构及地产项目,对欧美银行大举注资。高油价在让西方大石油财团获取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石油企业迅速崛起提供了契机。西方财团主导石油生产和营销的格局将被打破。 能源安全和能源合作日益成为各国政策关注的重点。在北美,如何平抑油价、保障本国能源供应已成为美国总统选举辩论议题。在亚洲,印度宣布暂停石油进口,考虑用替代燃料弥补占日常消费燃料70%的能源缺口。在拉美,巴西加强海上石油勘探力度,并与智利、阿根廷等石油进口国加强能源合作。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影响几何 高油价对我国的传导效应日益显现,加大了通胀压力。 油价上涨容易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胀,带动物价总水平上扬。由于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2007年以来,我国4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研究的报告显示,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通胀率将上升0.8%。 高油价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导致上下游行业效益分化。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带动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盈利减少、生产规模收缩、经济活力下降。油价上涨还将改变各行业间的利润分配格局,使上游行业效益相对提高,下游行业效益相应下滑,石油开采行业受益,石油加工等重化工业、交通运输及农业部门受损。 高油价促使我国国民财富净溢出,抑制了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石油日常用量近乎一半需从国外进口,石油是我国单一商品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据估算,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我国一年就要为进口石油多支付100亿至15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至少放缓0.5%。 能源安全与地缘经济、政治竞争相互交织,从国际竞争和国家长远发展出发,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契机,必须深化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抓紧调整现有能源和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中国石油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