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与中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共同召开了“汽油在线管道调合措施”开工会,标志着由自动化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在燕山石化分公司工业化应用的正式启动。自动化所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何林,燕山石化分公司科技部副部长姜殿虹、燕山石化炼油厂副总工程师焦阳、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葛勇以及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何林在会议上强调,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我国的传统产业,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我国的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自动化所作为国立研究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会各单位分别介绍了在线调合项目的最终流程及各自承担任务的进展情况,共同讨论了该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经讨论最终确定了项目的整体进度。燕山石化公司对与自动化所的再次合作充满了信心并次对以往的合作给予了的肯定。 据悉,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是在自动化所李泽飞研究员带领下的科研团队历时5年,成功开发的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从2002年起,该团队针对影响成品油生产的共性问题——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展开了技术攻关。2003年6月与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签定了《汽油自动优化调合模型及系统技术开发》科研项目合同。2004年3月该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开发了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模型,建立了指数法汽油辛烷值调合规则;编制了优化调合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可以通过“利润最大”“产量最大”“产值最大”三个方面对汽油成品进行优化调合,满足炼厂生产需要,软件界面友好,符合调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经过化验室小样和现场大罐检验,一次调合成功率100%,抗爆指数质量过剩小于0.1个单位;建议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尽快在大庆石化分公司实施。 2006年2月,自动化所与大庆石化分公司签定了 “炼油厂汽油在线调合系统改造”项目合同,该项目的工业化实施正式在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启动。作为合同的总包方,由李泽飞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克服了大量的困难,该团队人均年出差天数达300天。该项目于2007年8完成全部的土建工艺施工与仪表安装调试,并于200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整个系统一次上线投运成功。到目前为止,完成调合总量近40万吨,其各项指标经化验分析均达到设计要求并严格卡边,一次调合合格率达到100%,与去年同期人工调合的数据相比,质量过剩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控制,为企业每年产生效益为1769万元。
(来源: 中国科学院)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