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在上海宝山罗店新镇105亩土地上,即将建起宝钢的一座汽车零部件工厂。6月28日,宝钢收购加拿大汽车零部件企业COURT集团旗下两家工厂成立的NMPC公司及上海科宝汽车传动件有限公司在此揭牌、奠基。 这是宝钢高调进入汽车零部件业的一个举措。宝钢集团副总经理何文波透露,根据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将全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车轮、车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生产为核心,在今后5到6年通过合资控股、参股和购并形式做大做强,力争到2010年使宝钢汽车零配件产业年销售额达110亿元,进入国内行业前三名。公司目前除与加拿大公司合作外,还与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厂商展开技术和商务交流,并开始筹划在芜湖、重庆等地建钢制车轮生产基地,同时,与江淮汽车、通用五菱、华晨金杯等公司的车体合作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洽谈中。 与加合作只是刚刚起跑 宝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从此次与加拿大COURT集团的合作开始的。 据了解,宝钢与加拿大COURT集团的合作主要包含两个项目:一是宝钢国际收购COUNT旗下生产自动变速器变速阀的两家工厂成立NMPC公司(尼亚加拉机械制品有限公司),二是在上海新建上海科宝汽车传动件有限公司。 NMPC公司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宾士威尔市,宝钢花费1875万元购得NMPC公司50%的股份。公司将主要生产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阀,这是具有极高精度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供给美国通用公司在北美的生产厂。 宝钢方面称,之所以选择COURT集团作为其合作伙伴,是因为其在液压变速阀等高精度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已积累了15~30年的经验,并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软件系统、先期介入客户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拥有许多自主专利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同时也将应用于新组建的上海科宝汽车传动件有限公司。 上海科宝汽车传动件有限公司也是由宝钢与COURT集团共同合资新建的,预计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67998亿元,注册资本为1089万元,双方各出资50%。公司主要生产汽车自动变速箱及液压变速阀。一期工程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4亿件液压变速产品,生产线包括车削、磨削、清洗、阳极化处理、包装等工序,计划今年11月投产,初期生产半成品供给加拿大NM-PC公司,业务发展成熟后将直接向上海通用等亚洲汽车厂商供货。 全面进军已有时间表 事实上,宝钢的上述举动是其去年开始启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宝钢集团副总经理何文波说,目前宝钢的钢铁主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宝钢新一轮发展规划中把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主导,由此将打通其上下游产业链。 根据宝钢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借鉴蒂森克虏伯、日本住友等行业优势企业发展模式,通过合资控股、参股和购并形式与国际知名专业厂商合作,首先介入国内汽车零部件业,然后成为拥有研发能力、规模化制造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营销网络、全球知名品牌的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为全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宝钢旗下的宝钢国际已经在其钢制品管理研发部陆续设立了车轮部、车体部、动力传动系统项目组和底盘系统项目组。宝钢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五六家车体制造中心及模具中心;基本形成若干底盘系统产品和组件产品的制造供应体系;通过合资新建和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6个车轮生产基地,占据中国钢制车轮市场50%的份额,并成为中国最大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轮制造公司。 “着力点”何在 宝钢之所以选择汽车零部件业发力,主要是发掘自身在原材料和加工方面的产业优势。 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需要的汽车板、特钢等都是宝钢的优势产品,也是宝钢重点打造的三大精品。据宝钢国际资产管理部吴一鸣副部长介绍,上述钢板的加工与钢材加工类似,宝钢在此领域已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并在全国建立了11家钢板剪切中心,与一汽、上汽、东风等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汽车整车厂家也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宝钢此前扩张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汽车厂商提供钢材仓储和剪切加工服务,现在又宣布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种种举措都是希望通过抢占市场渠道和介入联合开发,进一步稳固其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上海证券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如是认为。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赢利前景被业内看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选取国内2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24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04年净利润总额为14.72亿元,比上年上升725.21%。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