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11月26日,"黑龙江省200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双向选择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哈理工大学举行。这是继上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东北五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哈工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后的又一大型校园招聘会。日前,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双选会"宣告了哈尔滨市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启动。在这些招聘会上,一些来自二线城市的企业抢尽了来自一线城市企业的风头。 "二线城市"成求职新热点 日前,在哈尔滨市各高校举办的200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0家企业、2万多名哈尔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加。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一些来自重庆、武汉、西安、贵阳、成都、长沙、青岛、大连、沈阳等二线省会城市的企业受到毕业生的青睐。甚至有些中小城市招聘台前求职的学生已排成长队等待递交简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企业,由于用人条件苛刻,真正递交简历的学生并不多。 哈工大机械学院的刘同学告诉记者:"我们专业很多学长都在广州、深圳打拼,那里就业竞争太激烈,用人单位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苛刻。所以今年我们学院有很多同学都打算放弃选择广州、深圳,转向选择东莞等制造业发达、企业数量众多的珠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刚从深圳找工作回来,就来参加此次"双选会"。据他介绍,广州、深圳的就业压力确实非常大。他在深圳、广州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但每有招聘,应聘的人总是摩肩接踵。他曾经到一家公司应聘程序员,不想原本要招3个人,结果去了1200人。南方在这个季节,到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几千个人去应聘一个职位的事屡见不鲜。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田处长介绍,以往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在选择企业时很在意企业的知名度,甚至要求企业的排名要进全国500强。从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生毕业到现在,哈工大毕业生的供需比例已达10:1,学校每年都要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他们不得不调整心态和观念。与往年有些学生宁可降薪也要去一线大城市的想法相比,今年学子们的择业观念的确发生了变化,学生择业的眼光更长远,心态更实际。许多毕业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哈工大以工科见长,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不胜枚举。以航天为例,原来系统内的航天大企业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而现在随着国内航天事业的发展,一些二线城市像武汉、西安、成都、贵阳等城市的航天企业发展迅速,渴求人才,甚至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因此成为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城市。 生活成本左右学生择业 重庆、武汉、宁波、大连和沈阳等二线城市低廉的生活成本、飞快的发展速度、不太拥堵的交通、更加优惠的政策、更适于居住的环境,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吸引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筹码。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物价和房价都高得离谱。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所需的成本大大高出二线城市。而且二线城市的生活节奏要慢一些,更适于人居。比如住房,如果我在北京买房得花100万元,而同样的房子在贵阳、沈阳、威海等地买,也就花三四十万元。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在二三线城市生活工作,也许工资较北京、上海的同学从数量上相差很多,但并不意味着生活水平不如他们。除了住房之外,生活在一线城市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承担更多的生活成本,比如抚养子女、医疗、交通等,高昂的生活成本必然造成巨大的思想压力。 哈尔滨籍的大学毕业生刘晓辉2005年使出浑身解术才得以留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但是今年年初,他却放弃留在北京,而选择到浙江无锡一所大学任教,许多朋友不理解他的做法,但他却说:"能在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是件幸福的事!如果留在北京,我每天要挤三个小时公交车,月薪尽管有四五千元,但却是个‘月光族’。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北京的房价,以我现在的工资,这辈子是买不起房了。"在无锡当一名大学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让刘晓辉甚至感觉自己过上了"中产阶级"生活。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杨涛将于2008年毕业,他一直想毕业后到上海发展。因为有亲戚在上海,帮他在上海找了一个实习单位,想不到半年的实习就让杨涛决定放弃上海。"刚毕业的学生在上海太没尊严了,就连‘端盘子’都有一群大学生抢。实习那几个月,我和其他3个人一起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由于没钱在单位附近租房,每天都要挤地铁上下班,上下班都形同一场恶战。上海虽好,但好的东西都不属于我,我只是那里的过客。哈尔滨虽然无法与上海比,但亲人、朋友、人脉关系都在这里,在这里生活质量会更高。" 观念理性目标明确 记者从哈尔滨市各高校就业处了解到,前几年学理工科的学生大多数都南下了,而近两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择业更实际,选择留在哈尔滨的大型国企工作,"哈飞"、"三大动力"等企业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虽然在这样的国企任职和在南方一些小企业挣的工薪差不太多,但却可以缩短奋斗时间。 即将毕业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张宇已与哈尔滨市一家企业签约,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每月2000元的薪水让他很满意。"想当年刚进大学校门时,认为毕业后月薪不能少于4000元,就业城市也定格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现在看起来,自己当初的想法不切实际。"和张宇有共同想法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据市人才市场刘经理介绍,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哈尔滨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来自上海、北京等南方大城市的企业无人问津,而本地大企业受到学生热捧,这说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越来越成熟了,不再盲目就业。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08年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约18万。为做好黑龙江省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今年11月下旬至2008年5月,黑龙江省将采取以学校为主,多校联合,分专业、分区域的方式,举办30多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效,今年黑龙江省将取消大型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取而代之的是以校园招聘为主的中小型招聘活动。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将日趋理性,择业不再盲目,为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得到明显缓解。 (来源:哈尔滨日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