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常州一家真空泵厂企业被日本某公司以专利侵权推上被告席。尽管存在仿制事实,但由于仍有部分创新,不构成专利侵权,日前上海法院一审驳回了日方的诉讼请求。 据介绍,这家民企引进一项日本技术研发的新型真空泵投放市场后业绩不菲。今年1月,公司接到日本一家真空泵生产商的律师函。对方称,早在1994年,日本公司产的该种型号真空泵即向我国申请了专利,并在2001年获得了专利权。 这家民企与日方几番沟通,甚至提出可为日方代工共设常州加工基地的“委曲求全”之法,但遭日方断然拒绝。今年4月,日方起诉至上海法院,要求常州公司立即销毁所有库存“侵权”产品及生产工具,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30万元。常州企业无奈之下应诉,经常州维益专利事务所及江苏常州常江律师事务所专家“会诊”,认为该公司生产的真空泵尽管存在仿制事实,但生产的真空泵内部构造是自主研发,有部分创新,不构成专利侵权。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常州企业生产的真空泵不具备日方专利产品说明书中所称的全部技术特征,不构成专利侵权,遂驳回了日方的诉讼请求。 尽管赢了诉讼,但企业代理律师许敏指出,目前世界大公司都很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对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保护。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从引进技术开始,经常在商标、技术、外形等问题上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如果在仿制过程中有所创新,仍然可以依法申请专利保护。 我国首家企业专利技术网站总裁汤可权提醒企业家,世界上90%的最新技术以专利形式表现。对技术发明者来说,专利是把保护伞;对技术应用者而言,巧妙回避、避免盲目侵权是开发策略。美国的苹果电脑就是风险投资家费莱·瓦尔丁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查到一份微电脑技术失效专利而起家的。他建议,一些敏感行业企业在确定研发方向时应及早进行专利咨询,跟踪全球竞争对手专利技术。 他还分析说,当前,全世界2000多万件专利中,除350万件有效外,其余大部分都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失效专利,不再受法律保护,成为可以公知公用的技术。应该注意的是,某个产品往往不是通过一项或一种专利保护的,工艺方法专利失效了,结构专利可能还有效;实用新型专利失效了,发明专利可能还存在。企业要注意对专利文献系统检索分析,不能凭某项专利失效就急于利用,而应查清相关专利的法律状态,再决定是否可以免费利用,以防侵犯他人专利权,跌入他人精心设置的专利陷阱。 (来源:新华日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