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2006就业调查:有职业技能更容易找工作

2006就业调查:有职业技能更容易找工作

      2006/7/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3

中国阀门网】 日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而调查同时显示,职业技能、专业课程、择业观念、求职经验(包括实践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四大重要原因。

    职业技能是求职上岗的生命线

    调查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已成为供应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瓶颈之一。由于书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距离,更多的求职者在面对实际工作时都感觉“手长衣袖短”,前不久国内一家知名HR网站在针对目前软件测试行业人才进行调查时发现,没受过职业技能专业培训的学生入职软件测试岗位时明显存在着差距。与此同时,该调查在通过对国内首家软件测试职业培训机构BTEST(北大测试)所代表的职业技能培训展开调查,参加过诸如该类软件测试职业系统培训的求职者更易显示自身优势。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态度似乎比大学生更明确。北京用友软件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职业技能对于做软件工作是非常重要,它不是靠背一肚子原理和公式就行的,必须有实际的职业培训经历和动手能力。

    专家表示,很多毕业生尽管有着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无论从实际操作知识来说还是从实际操作经验来说,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一点求职者自己也是认同的。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已成为大学生求职找工作的命脉。

    专业课程是求职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学校方面,调查显示,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目前,有25.61%和41.27%的学生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大学生求职状况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对此,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结合自身经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BTEST(北大测试)负责人肖睿表示,目前就业环境已倾向“买方市场”――用人企业说了算,因此培训机构最好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设置课程。 

    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似乎更加明确。调查中近半数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是制约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专家认为,高校应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部分学校可考虑加强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前阵时间,由BTEST(北大测试)组织的“软件测试校园行”活动便在北大化工大学等几所高校相继展开并得到大学生普遍好评。专家表示,职业培训在课程设置灵活、机动等方面的特点值得一些高校借鉴。

    择业观念是适应生存的指导思想    

    “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调查组认为,首先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此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业内人士认为,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首先转变择业观念。 

    BTEST(北大测试)培训中心的宋校长告诉记者,当下的就业形势要求择业者必须理性,要根据社会的市场行情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定。宋校长介绍,曾有一位大学研究生认为自己学历已足够,但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后来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从招聘方慢慢意识到自己在技能方面的不足,随后“回炉”职业培训,最终被一家专门做软件外包的企业从事软件测试,目前已渐成长为其公司的业务骨干人员。 

    求职经验是吸引雇主的制胜法宝

    何云霞是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现在软件企业做测试员。她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简历是你留给招聘单位的第一印象,通过了这一关才有可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因此是至关重要的。她说:“作为应聘者来讲,在简历中,一些常规的部分,如你的学术背景(包括学校和专业)已经不能改变了,除了清华、北大外,其余学校在这方面可能都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一定要在简历中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对此,何云霞自己的做法是,把自己最突出的地方写在前面。她说:“论成绩我不是第一,论奖励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所以我在简历中重点突出了我的职业技能和实习经历。” 何云霞喜欢给各种软件“挑毛病”,也爱问为什么,当学校和企业举办各种测试比赛时,她都会积极参加。她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学会与人交往,对以后在应聘时是很有好处的。”她认为不断地积累实习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而且用人单位也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来源:新华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