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昆仑聚丙烯酰胺为“三采”增油

昆仑聚丙烯酰胺为“三采”增油

      2007/11/1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4

中国阀门网

上个世纪末,处于高含水期的大庆油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聚合物驱油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攻方向。根据中国石油的整体部署,大庆炼化公司于1995年引进法国先进的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和生产技术。进入新世纪,大庆炼化公司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创新,成功生产出170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又完成了超高分子量抗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为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10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5年、累计增油1亿吨做出了贡献。2007年9月11日,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的“昆仑”牌聚丙烯酰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踏着“名牌”成长的足迹,让我们探究“名牌”成功之路。

“十年油田化学品,驱采原油近亿吨。”依托油田,服务油田;自主创新,做大做强。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昆仑”牌聚丙烯酰胺在油田工业化应用10年间,建设油田化学品基地的真实写照。

  今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昆仑”牌聚丙烯酰胺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大庆炼化公司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适应油田三采需要,大庆炼化公司应运而生

  大庆炼化公司“昆仑”牌聚丙烯酰胺的诞生与成长,是与中国第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上世纪80年代,为保证大庆油田的持续高产稳产,大庆油田开始着手油田三次采油攻关,并结合油田的地质特点,确立了化学驱油方法为大庆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研究攻关方向,大庆炼化公司应运而生。

  对于聚丙烯酰胺,专家告诉记者,它是由丙烯酰胺经聚合而成的水溶性聚合物,是一个系列化产品。根据分子量和离子性,聚丙烯酰胺可以分为100多个品种牌号。聚丙烯酰胺具有增稠性、悬浮性、分散性、絮凝性、成膜性、黏合性等优异的性能。在油田三次采油中,通过向油层中注入聚丙烯酰胺,可以延缓油井含水率的上升速度,从而改善油藏开采效果。

  随着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和应用,大庆炼化公司于1995年引进了法国SNF公司先进的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和生产技术。1996年随着年5万吨聚合物工程的投产,大庆炼化公司高起点地拉开了建设世界级油田化学品基地建设的序幕。

  进入新世纪,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日臻成熟,高品质的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需求剧增,大庆炼化公司在吸收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以自主创新研发符合油田三次采油所需高品质的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为突破口,油田化学品向系列化聚合物产品发展,2004年末产量达到了年7万吨。

  2005年年初,一场对建设世界级油田化学品基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交接仪式在大庆举行。隶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的东昊聚合物厂正式整体移交到大庆炼化公司,从而使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生产能力一跃达到年9万吨以上。

  随着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并购原东昊聚合物厂、统一油田聚合物市场、改造聚合物二厂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相继完成,大庆炼化公司一举成为年生产近10万吨聚丙烯酰胺的世界最大的油田化学品生产基地。

  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李正光说,建设世界级油田化学品生产基地,开发“昆仑”牌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创立中国名牌,公司一方面通过新装置建设和技术优化,努力提高聚丙烯酰胺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生产出可满足油田用及矿业用的各种牌号的产品;另一方面就是按照大庆油田复合驱油的需求,追踪三次采油新技术,开发表面活性剂等新产品,不断为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目标做出贡献。

  服务油田,在引进基础上不断创新

  回想这些年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庆炼化公司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服务油田、自主创新”是大庆炼化公司发展的主旋律。

  上世纪末,大庆油田生产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发一个能够用污水配制、效果等同于清水、能够解决油田环保问题的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产品,成为当时三采技术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庆炼化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的法国生产装置和技术,只能生产单一的中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产品。为满足大庆油田稳定发展的需要,大庆炼化公司组织了科研攻关,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杰出科技工作者、公司副总工程师周云霞率领课题组成员,几个月吃住在现场。

  “当时,花巨资从法国引进的聚合物生产专有技术,只能生产出分子量在500万~1500万的中分子量聚合物产品。同行曾断言,除非再引进新技术,否则,以大庆现有的这套聚合物生产线根本无法生产出分子量超过2000万的聚合物产品,即使能研究出来,那也是3年以后的事。”周云霞和她的科研团队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攻关组的努力下,经过3100多次试验,终于得到了立项的试验效果。高分子量抗盐聚丙烯酰胺项目从实验室研究直至规模化生产,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打破了法国人“3年研究不出该产品”的说法。实现了设备完全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年为企业增创效益6000多万元。

  2004年,大庆炼化公司打破日本转让技术的束缚,在无氧环境下成功分离并水洗出制备丙烯酰胺原浆液中的催化剂,并发明了异步法制备催化剂,制备量比日本原设计提高了4倍,填补了同类装置的科技空白。

  2005年,大庆炼化公司研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工艺技术中的水解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成立以来,先后研发出高分子量、超高分子量等近10种聚丙烯酰胺系列化产品,打破了高性能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只能依赖进口的局面。去年,大庆炼化公司向大庆油田公司7个采油厂供应聚丙烯酰胺产品8.65万吨,产品涉及阴离子系列、抗盐系列、复合离子等11个种类的聚合物产品。

  创新管理,研发生产与市场销售形成新体制

  聚合物采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大庆油田是国内开展聚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油技术最早的油田之一,技术的发展是在摸索中前进。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油田的高产稳产,而油田生产需求又不断对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发展-反馈-提高的过程中,大庆炼化公司管理层看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离不开科研人员指导,科研人员进入销售一线,既能指导产品应用,又有利于获取第一手资料。

  今年以来,大庆炼化公司大胆改革创新,将聚丙烯酰胺的销售部门划归了研发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用公司党委书记冷胜军的话说,实现科研销售合一,避免了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两层皮”,拉近了研发与市场的距离,既有利于新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又有利于市场需求快速反馈到研发人员,改变了以往科研、生产、销售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科研—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周云霞,一年中有半年会在油田。通过及时了解油田的市场信息,掌握产品在油田的应用状况,便于工艺改进和生产调整。经常深入油田生产一线,可以向用户提供新产品信息,配合用户试用新产品,逐步推广新产品。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公司产品的质量情况,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结合油田地质条件,还有利于适时进行产品标准的修订。

  目前,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酰胺产品结构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中分子量产品发展到高分、超高分、阳离子、复合离子型等系列产品,并且抗盐聚合物也形成了系列化。这对进一步满足大庆油田采收率、创建“百年油田”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满足大庆市场的前提下,大庆炼化公司不断把市场触角向外延伸,产品销往其他油田。目前,聚合物系列产品已成功占有了新疆、辽河等油田和地区的市场。公司成立攻关组,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了不同的营销策略,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月销售量大大提高。

  2005年,大庆炼化公司130吨3500万高分子量抗盐聚丙烯酰胺出口哈萨克斯坦,标志着大庆炼化产品出口创汇、获得国外市场准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迈出了重要一步。

  放开眼界,名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聚丙烯酰胺应用非常广泛,产品用途几乎覆盖经济各部门。专家告诉记者,聚丙烯酰胺除可以用作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外,还可以用作水处理絮凝剂、造纸增强剂和助留剂、纺织上浆剂、织物整理剂、涂料稳定剂等。

  有资料显示,2006年聚丙烯酰胺的表观消费量约为31.87万吨,其中石油开采领域对聚丙烯酰胺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8.5%、水处理领域约占11%、造纸领域约占7.8%、纺织等其他领域约占2.7%。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聚丙烯酰胺的总需求量将达到40万吨。

  面对聚丙烯酰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庆炼化公司不断开阔思路,拓展市场,将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推向制药、煤炭、矿业等领域。公司组织销售人员分赴各地制药、矿业行业,行程逾万里,对华北制药集团以及鹤岗、鸡西等地的煤炭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经调查了解,对用户数量、应用规格、市场需求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摸底,收集了大量详实的市场资料

  目前,大庆炼化公司的"昆仑"牌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水处理、钻井、洗煤、选矿、造纸、纺织、建筑、电力、冶金、电镀、陶瓷、城市建设及农业、生态等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来源:石油商报)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