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长庆钻井持续提速的思考

长庆钻井持续提速的思考

      2007/11/1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1

中国阀门网】在我国石油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钻井作为龙头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钻井来一场革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和突破口。于是,钻井提速成为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头等大事。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长庆钻井采用了“区域突破、模板推进、规模提速”的钻井提速新模式,钻井速度走在了集团公司的前列。

  与2005年相比,目前长庆机械钻速从12.71米/小时提高到22.3米/小时,连续两年递增32.45%;长庆钻机月速度从3815米/台月提高到5799米/台月,钻机月速度连续两年递增14.2%;

  长庆在钻机总数与过去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年钻井总进尺从2005年的239.69万米增长到今年的400万米,年总进尺平均每年增长80.2万米;建井周期也从17.50天缩短到12.49天,平均每年缩短2.5天。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说:“长庆在提速方面形成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

  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苟三权说:“钻井作为龙头单位,近两年提速成效显著,为全局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沈双平说:“今年,我们贯彻勘探局确定的‘靠技术、靠管理、靠和谐,保安全、保质量’的三靠两保证原则。通过钻井提速增加的进尺,若按钻机月计,相当于增加20个钻井队,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

  寻求突破:创新技术奠基“长庆模式”

  长庆提速得益于“区域突破、模板推进、规模化提速”这一模式,但核心是技术的创新。回顾长庆钻井的发展史,不管是上世纪70年代的“高压喷射”还是90年代的“优化井身结构,使用低固相泥浆体系”技术,长庆钻井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长庆钻井在鄂尔多斯盆地有着30多年的施工历史,从目前勘探开发的需要出发,摆在科技人员面前的难题主要有五个方面:油井井眼轨迹控制;西峰区块及部分地区气井大型井漏;气田中下部地层钻井速度慢;黄土层的漏失和流沙层的垮塌;天然气井机械钻速低。不解决以上问题,提速就无从谈起。

  一场大规模的技术攻坚战在鄂尔多斯盆地拉开了帷幕。为了形成钻井提速的合力,长庆石油勘探局及其下属钻井工程总公司分层召开提速动员大会,并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提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整体持续大提速,勘探局和施工单位层层落实,成立了层层传帮带、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机构。长庆钻井调整经营政策,从定额日费、人员配备、生产设备、生产用料等方面给予倾斜。技术人员分区域、分井型成立试验小组,进行专项攻关。

  三年磨一剑。从集团公司发出钻井提速的号令以来,长庆钻井在四项技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创造“长庆速度”的特色技术,为钻井大提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钻头快速钻井技术。长庆气田以往的最高速度就是一年打4至5口井。攻关中,技术工作者持续改进,通过对地层的重新认识,分层段进行了8种型号的PDC钻头试验,在榆33-17井的钻进中,机械钻速高达8.94米/小时,钻井周期较同区块平均水平缩短了14天。随之,科技工作者通过调整钻头结构、丰富钻头选型、完善钻具组合等,将气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到了10.95米/小时。2005年气井实现8开8完,2006年,40636钻井队实现气田钻井13开13完,创造了长庆气田的新纪录。

  ——“四合一”钻具组合技术。2006年,科技人员在姬塬油田采取PDC钻头和单弯螺杆等钻具组合,二开后一只钻头、一口井、一套钻具组合、一趟起下钻完井。效果有四:减少了起下钻次数,比常规钻井节约时间最少20个小时;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比同区块平均水平缩短了10.06天;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水平井技术。长庆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山大沟深、沙漠、戈壁三者都有,地质条件复杂。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技术工作者通过分段施工、合理配置,实现了“四合一”钻具、PDC钻头、特色泥浆、单弯螺杆的集成使用,使长庆水平井技术走上了成熟、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初开工至10月底,所完钻的24口水平井机械钻速提高36.11%,钻机月速度提高19.06%,钻井周期缩短了23.21%。

  ——恶性井漏治漏技术。经过技术工作者的艰苦攻关,对洛河组、刘家沟的漏失机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形成了堵漏剂先行、砾石填充搭桥、水泥封固“三合一”的堵漏技术和充气微泡综合治漏方法。与试验前相比,堵漏时间减少了3391小时,相当于1个中等水平的钻井队完成12口井的工作时间,节约直接堵漏费用近800万元,其中的关键技术还荣获两项国家专利。

  这四项技术的突破,对长庆钻井全面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合优势:“区域突破”联动“模板推进”

[Page]

  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成功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往年悬而未解的技术难题。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长庆领导层始终保持着清新的头脑,他们认为,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成熟技术的优势,只有将新技术和成熟技术综合集成、配套应用,才能走出更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正是坚持了这样的思路,长庆钻井最终探索出了“区域突破、模板推进、规模提速”的发展新模式,以实际行动落实了集团公司“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的提速要求。

  长庆钻井拥有井队121支,内部市场施工区域37万平方公里。点多线长面广,给新技术的推广和整体提速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以2006年为例,同一个区块,排名前列的井队和靠后的井队机械钻速相差5.3倍,钻井周期相差3.71天。另外,受技术水平、传统思想等因素的束缚,有些成熟在用的技术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一些井队仍然墨守成规,甚至个别井队还在闭关自守、重复试验,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也极大地影响了长庆钻井的整体提速。

  “区域突破、模板推进”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成为长庆钻井整体提速、持续提速的新模式。

  措施一:优势集成,区域突破。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长庆钻井在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五大系列二十项优势技术,但单项技术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整体优势,显现不出规模效应。为此,长庆钻井总公司将油田内部市场按地层特性、区域位置和井型划分为16个区块,进行优势技术的组合试验。在姬塬油田的30653钻井队,将复合钻井技术和优选钻井参数、优化PDC钻头选型、优化钻井液配方等优势技术有机集成,创造了机械钻速66.81米/小时的油田最高纪录。在苏里格气田40650钻井队,将高压喷射、“四合一”钻具和PDC钻头集中在一口井上试验,取得9天15小时气井最短钻井周期记录和苏里格区块26.21米/小时的最高机械钻速指标。经过艰苦的探索,截至目前,长庆钻井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各区域的最佳技术组合。

  措施二:减小差异、“模板”推进。在总结形成区域最佳钻井方案之后,长庆钻井以减少队与队之间的思想差异、技术差异、经验差异、管理差异为目的,为了让钻井队少走、不走弯路,技术人员将各区域成熟在用、提速效果明显的工艺、参数、工具等成套经验总结提炼,按区块制定成“模板”下发各井队大力推广,明确要求按照“模板”原样“复制”,不许各行其是。这一举措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井队之间的差异,促进了优势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从而提高了队伍的整体钻井能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公司平均机械钻速同比提高31.49%,建井周期缩短4.1天,是钻井大提速以来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

  措施三:狠抓帮促,整体推进。“扭转思想观念,一个人一个人的抓;使用新技术一个队一个队的帮,岗位技术措施一项一项的落实”,这是钻井总公司对技术管理部门、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实行承包帮促、驻井帮促、巡井检查、动态考核“四管”齐下,抓推广从思想入手,抓落实从规范出发,提速先提“思想之速”。实施巡井检查目标制,加大巡井检查力度,提高巡井检查质量;对重点井、复杂井及技术力量薄弱的钻井队驻井进行技术指导,制定技术措施,并监督执行;召开区块技术座谈会,及时编写下发技术简报,及时总结、沟通和通报提速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澄清和解决阶段性、倾向性问题;将相关技术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编辑成册下发,结合月度考核、等级队考核,督促检查井队干部和操作人员学习,促进各项技术规定及技术方案的落实,提高了基层的防范能力。

  “区域突破、模板推进”提速模式的确立,开创了鄂尔多斯盆地钻井提速的新局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持续提速、整体提速。

  提速效应:“长庆模式”促生“长庆速度”

  “区域突破、模板推进”的做法告诉我们:“一花独秀不是春”,只有整体提速、持续提速才是对钻井提速的最为全面的诠释。同时,长庆人也更加坚定了一个思想:只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先进技术,就一定能够创出高速度、高效益。

  在系统总结长庆钻井提速经验的基础上,长庆局及其下属钻井总公司透过繁杂的现象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投入人力物力,花大力气解决一些瓶颈问题,使多年来制约长庆钻井发展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破解,PDC快速钻井技术、“四合一”钻具组合等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时效,这里面既有广大技术工作者辛勤努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长庆钻井在生产提速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区域突破、模板推进”的创新模式,这里面饱含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在坚持新技术攻关的同时,花大力气进行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的优势集成和配套使用,开辟了科技提速的新天地,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现有人员的技术能量,避免了技术工作者思想上的盲目和心理上的急躁,保证了提速工作有效、稳定地向前推进。

  “区域突破、模板推进”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模式。钻井工程总公司把“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技术创新与集成,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长庆速度”。

  效应一:钻井速度大幅提高。油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3.47%,平均钻机月速度提高了28.66%,平均建井周期缩短了2.31天。气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4.27%,平均钻机月速度提高了10.21%,平均建井缩短了3.3天。

  效应二:队伍整体能力显著增强。通过“模板推进”,技术管理部门统考全盘,为基层试验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对总结出来的最佳方案,管理部门通过确定钻头选型、钻具组合、钻时曲线等方式的“模板”化,减少了井队的摸索成本,确保了每口井都用新技术,每口井都是最佳的技术组合。11月3日,长庆钻井总进尺突破400万米,创造了长庆钻井的历史新纪录。油井有3支钻井队年进尺突破7万米,1支钻井队突破8万米,气井有2支钻井队达到了3.8万米,有一支突破4万米(相当于油井8万米水平),整体施工能力显著提高。

  效应三: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钻井速度的提高,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今年1至9月份,按投入的钻机台月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钻井提速贡献进尺67.65万米,相当于增加20部钻机的工作量。所以说,“区域突破、模板推进”即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综合效益,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大贡献。

  效应四:减少了事故复杂时率。在“区域突破、模板推进”这一模式的推广中,技术工作者选择区域内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一流的钻井队进行试验,成功后全面推广,杜绝了过去单打独斗,一队一打法,一井一方案的弊端,在区域内形成了先进队进行技术实验,后进队强化执行力的提速格局,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复杂发生的机率,实现了持续创新、成果共享、开源节流、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中国石油报)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