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石油巨头的算盘太离谱

石油巨头的算盘太离谱

      2007/1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

中国阀门网】成品油涨价了。每升汽油价格涨了四毛钱,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没有人愿意承担涨价成本,如果一定需要我们承受,请给我们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中国成品油价格17个月没有动了,而在这17个月里,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从最低时的每桶50多美元冲到了90多美元。中国是市场经济,油价是要反映供需关系的,能源价格是要体现出资源稀缺性的,这些,好像都可以成为涨价的理由。

  我们还听说,涨价是因为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按照油价80美元算,炼油厂每生产一吨成品油要亏损1000元,涨价是为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但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接受。

  国际市场上,每桶原油价格突破了95美元,距离100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是否可以告诉我们,无论80美元或者90美元,都只是期货价格,并非企业真实的采购价格。企业还有种种对冲工具,国内石油企业还有一部分石油是自己开采的,凭什么只拿80美元说事呢?况且中石化三季度财报还说,它前9个月的原油实现价格比去年降低了400多元人民币,算下来每桶不超过60美元。

  再看看中石化的财报,中石化告诉我们,它的炼油业务三季度亏损了52亿多,但是别忘了,它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接近500亿元。哪个企业因为自己的一个车间亏损,就敢跟股东说自己亏得很厉害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中石化今年是否还会拿到财政补贴,去年,正是以亏损的名义,国家财政给了他们50亿元。

  在哪个市场经济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是这么调动的?都说油源偏紧,石油巨头们开足马力也满足不了供应,因为一些地方炼厂亏不起都停工了。可是,就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品油的出口量还增长了30%,把成品油卖到国外的不正是那几家石油巨头吗?

  我们一直听说,国家希望这些国有大公司充分发挥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危难时刻,不正是发挥他们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时候吗?即使那些地方的炼厂出了问题,他们留下的市场空白,也理当由这些大公司填补。他们以国家垄断的名义获得的财富,在这种时候回馈于国民理所当然,即使国家已经开征了特别收益金,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并不因此而一笔勾销。

  据说,涨价也是为了理顺价格,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确实,国际油价一路上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受制于国内价格水平,实际上处于半停滞状态。成品油价格要反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要体现资源稀缺程度,油价要与国际接轨,这个理由很充分,不过,过去经历的一切,我们确实看不懂。

  就说国内价格跟国际接轨吧,成品油价格改革之初,国际成品油价格低于国内油价,我们怎么就没接轨呢?国内价格没有降下来,为的是保几大石油公司的收益。去年3月到5月,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国内成品油两次提价,涨幅累计达每吨800元,但是,到了今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回落到每桶55美元左右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只不过降低了220元。

  如果说,这就是计划中的接轨方式,这个理由,我们也不能接受。我们要问一句,在确定成品油价格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这些石油巨头的利益,还是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什么无论是低油价时代还是高油价时代,消费者都要为保证几大石油巨头的收益付出代价?

  同样,正确的价格信号确实有利于能源节约。中国石油年进口量早已超过1亿吨,占总消费量的40%以上,用好价格杠杆,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利莫大焉。不过我们也确信,合理的价格水平基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在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上,谁来确定价格的合理性?

  就拿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来说,原油成本加上加工成本,再加上合理利润,根据改革方案,中国成品油价格将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看起来这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有效率的加工成本,如何评估利润水平的合理性,那些企业为自己设计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是否也在合理的范畴内?

  我们支持接轨,支持理顺能源价格,支持通过价格杠杆推进资源节约。不过,如果我们只是借用了这些名义,最终保障着那些石油巨头们的收益,即使以这样的理由,又怎么能够让人接受?  

(来源:经济观察报)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