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沈西工业区 问鼎世界 集聚裂变的能量

沈西工业区 问鼎世界 集聚裂变的能量

      2007/1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9

中国阀门网】11月5日,“嫦娥一号”将进入月球捕获轨道,首度与月球“零距离”。这颗实现中国“奔月”梦想的探测卫星,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沈阳人对此更感到骄傲:“嫦娥一号”的首次公开亮相,正是选择了沈阳。

    一个国家航空航天业与装备制造业实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沈阳,这座城市深厚工业传统和工业现状,最能诠释这样的联系。

    沈西工业走廊上,中国惟一的国家级铸造技术专业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正在建设占地8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基地。这个拥有专业实验室、高精尖检验检测设备的企业,成功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其研制的分离密封板、座椅支架等二十余种精密成型钛铸件,助“神六”飞船升空。

    而研制系列战斗机,制造冲8-Q400型飞机、波音737部件的沈飞集团,更是“神一”到“神六”的定点配套企业,正在争取与“神七”的合作。

    还有沈阳航天新光集团研制的“连接锁”、沈阳第四橡胶厂研制生产的航天服气密层特殊橡胶材料、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提供的钛合金材料……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表示:“未来15年内,中国的航空航天、铁路设备等将有大幅提高,进入世界前三名。电源设备、输变电设备、机床、工程机械等制造业行业将成为世界冠军。”

    以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己任的沈阳,无疑将成为中国工业问鼎世界的“先锋”。就像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所说:“一个地区发展的眼光有多远,胸怀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

    龙头企业串起“黄金”产业链

    “装备制造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象征。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这样说。

    被誉为国民经济“发动机”的汽车产业,被誉为“1∶10的产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就能够拉动钢铁、石化、电子等诸多相关产业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高度的最佳体现。

    一个月前,沈阳华晨汽车集团在北京宣布中华COUPE正式上市,填补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空白。

 7月30日,世界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发布2007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报告。中华轿车凭借815分,仅低于榜首奥迪13分的总成绩,荣登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前十名。

    随着汽车整车生产规模的增大和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华晨宝马、华晨金杯、上海通用沈阳北盛这三大整车厂所具有的巨大拉动力逐渐显露,新光、三菱、华晨三大发动机厂和数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最有希望成为沈阳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2007年,沈阳在继续扶持三大整车厂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大力引进上海通用零部件园、宝马零部件园、宝钢汽车零部件冲压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随着中华M3运动轿车上市、宝马新5系扩产、上通北盛二期总装车间竣工等项目的落地,沈阳市形成了较为完备、强壮的汽车产业链条。据预计,仅大东区三大整车厂今年产量将突破2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将突破400亿元,有望达到500亿元。

    与此相呼应,在沈阳经济开发区内,德国采埃孚伦福德、华晨宝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几十家世界著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经聚集,形成了包括发动机、车架、变速箱、轮胎、汽车玻璃、汽车油漆等一套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不出沈阳,就可完整制造出一辆汽车,不出沈阳,就能制造出各类现代化装备。以机床、鼓风、北方重工、沈飞、黎明等为骨干的国有装备企业群;以远大、三一重装、北方交通、东软等为骨干的民营装备企业群;以ITT、三洋、东芝、三菱为骨干的外资、合资企业群,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以华晨、宝马、北盛为代表形成的汽车骨干企业群,以新邮、中兴、德信、晨讯、先锋为代表形成的新兴通讯骨干企业群,以沈化、双龙、东药为代表形成的医药化工骨干企业群……一大批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

    在第二届华晨宝马供应商大会上,面对百位外国供应商,华晨宝马总裁吴佩德说,从2003年建厂开始,华晨宝马4年高速发展,汽车年产由几千辆增加到近3万辆,经销商增加到70多家,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顶级车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华晨宝马为德国等世界汽车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沈阳范本”。

    装备制造平台积蓄发展爆发力

    面对下一个大发展的五年,沈阳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而装备制造业世界级基地环境建设的重点已由硬环境转到软环境,特别是公共平台建设上来。公用制造平台、公用研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生产型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这五大公共平台建设是一种创新。“可以说,建好这五大平台,才能打造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铁西区区长李松林告诉记者。

    不久前,占地2平方公里的沈阳铸锻工业园一期工程宣布竣工。预计年底投产后,这里将成为专为石化、冶金、船舶等行业提供大型铸锻配套件的生产基地。沈阳铸锻工业园整合了沈鼓、沈重、沈矿、气压、水泵等企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实现资源、设施共享,专为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实质上是公共资源的整合。如有的企业能力有余,而有的企业能力不足,我们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高、精、尖设备和技术的存量。”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局长、装备制造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景祥说。

[Page]

如今的沈西工业走廊上,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46%的规模以上企业和82%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成为沈阳第二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进驻企业35家。2007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未来还将建设2—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博士后流动站增加到5个,确保企业实现研发资源网络共享。

    金融服务平台已经协助沈重、机床、沈鼓拿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百亿贷款。根据国家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的有关政策,目前,沈阳市正争取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启动“辽沈装备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申报工作。支持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等。

    沈阳的现代物流平台,已成功吸引美国普洛斯、新加坡胜科和CWT等一批世界物流知名企业的落户,为打造全市货物流通量大、辐射能力强,形成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东北的物流中心和仓储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人才培养上,沈阳已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转而将目光转向了世界级企业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通过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联合培养,选拔出国培训或到世界500强企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引领企业发展的世界级企业家。

    五大平台建设的整合力,正提高着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含量,甚至是影响力,吸引欧美、日本、中国南方城市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的加入。

    问鼎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能量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沈阳,曾因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头衔而被世界关注。痛定思痛,沈阳并没有简单照搬英国等老工业区改造的经验,而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调整改造之路。

    五年前,沈阳市在对150多家企业大手笔实施“东搬西建”后,全面启动了生态工业园建设。通过淘汰落后企业,消除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三高”企业,退出重污染行业,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环境容量,减轻了城区环境的承载压力。

    当“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随着老工业区的振兴纷至沓来;2006年成功举办世园会、2007年成功举办世遗会的沈阳,已经掩映在了美丽的北方园林之中,世界对沈阳的印象彻底改变了。

    五年来,沈阳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累计投入1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改善,拆除烟囱619座,锅炉房274座。完成原冶炼厂污染土壤治理;新建西部污水处理厂,实现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实现了能源动力集中供应,工业“三废”集中处理。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办副主任韩显昱说:“面对新进入项目,沈西工业走廊全线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原则。”近日,一家投资过亿美元的外资电镀企业,凭借其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项目,满以为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可轻易通过,但该项目因占地面积大、能耗需求大、污染排放量大,而被开发区管委会否决。

2006年,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21天,COD排放减少3509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855吨,当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0年大大降低。如今,当重工业聚集的沈西工业走廊对纷至沓来的国内外装备制造业项目设置环保、能耗、产业“三道门槛”后,沈阳有大气优良天数不断创新高的决心。与此同时,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丝毫没有懈怠。启动国铁干线和专线、总装机量百万千瓦以上的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未来的沈阳装备制造业,将依托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大道不断向南延伸,成为沈阳至营口的全长152公里的快速出海通道,使沈西工业走廊与营口形成“T”字形发展格局,形成贯通整个产业带并直达港口的陆路物流通道。

    同时,沈西工业走廊至营口港的输油管线、货运铁路,也将为沈西工业走廊构筑起加快发展的大动脉。规划建设的两条铁路干线,将形成以国铁干线为主干,专用线为辐射的铁路交通配套网络,同时规划设计直通营口港的铁路,打通铁路连接港口的出海大通道。

    规划建设中的城际轨道交通,将建立起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城际轻轨体系,促进沈阳经济区重点城市的同城化。

    仅为做好汽车产业集群,沈阳市铁西区就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2亿元完善汽车产业集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区域内全部实现“九通一平”:规划区道路总长25公里;供水能力2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9万吨/日,区域绿化覆盖率40%以上……

    提到“香榭丽舍”,人们会想到巴黎;说起“东方明珠”,人们会想到上海,还有,“音乐之都”维也纳、“世界之都”纽约……

    中国北方工业城市——沈阳,正厚积发展的“沃土”,集聚裂变的能量。不久的将来,提起装备制造,世界将想到中国,人们的目光会聚焦沈阳!

(来源: 沈阳日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行业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