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石化炼油

石化炼油

      2007/11/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6

中国阀门网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加剧引发的供求矛盾,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出通知,。在北京,经济型家庭轿车普遍使用的重新冲高到5元以上,达到每升5.34元。

    由于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业内对国内油价这次上涨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倒是此次油价上涨之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柴油短缺现象,凸显了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紧迫性。而国际油价向每桶100美元高位冲击的势头,也不能不让人担忧燃油税“择机出台”的“时机”到底在国际油价的何种价位。“高油价时代”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考验着我国的汽车社会。

    我国很多城市刚刚步入以私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的门槛。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尤其是私车)保有量逐年高速猛增,其结果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重要的拉动作用,还有国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上升,以及国民出行方式因为汽车时代来临产生的深刻变化和由此伴随的依赖性。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油价在高位徘徊,使得我国从步入汽车社会门槛开始就伴随着沉重的能源之痛。

    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的汽车社会,早就经历过比目前的能源状况紧张得多的时期。据专家介绍,从1948年到石油危机前,全世界石油消耗量增加了5倍多,其中西欧增加了15倍,日本增加了137倍。这种急剧增长的石油消耗首先是因为这些工业国家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而石油危机也曾经给这些国家的国民和汽车产业上过沉重的“课”。例如,美国有的地方在石油危机时期曾规定汽车按照车牌单双号在单双日加油。而追溯日本汽车产业对节能汽车的高度重视,与其对石油进口的高依赖度有紧密关系。因此,辩证地看,“高油价时代”对我国汽车产业、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坏事。

    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均提高50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6460元和596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4元和0.46元。

    液化气出厂价格相应提高。

    适当提高工业用天然气(不含化肥)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

    成品油调价方案于11月1日零时起执行,天然气调价措施将于近期实施。

    以国内小排量汽车来说,其市场表现与油价走势密切相关。油价升得越高,燃油税改革推出越早,小排量汽车的市场优势就越明显。目前,随着上海等地完善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标准,小排量汽车有了产业发力的具体方向。汽车厂家如果能抓住油价上涨带动的市场机遇,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摆脱目前的窘境。

    “高油价时代”需要反思的还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伴随着车市井喷,以奇瑞、华晨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迅速崛起。但是,作为“中系车”这个整体阵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高油价时代”汽车“进化趋势”的鲜明特色。例如,从发改委公布的汽车油耗看,除了价格优势,自主品牌汽车目前在节能方面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没有突出的长处。不能不提的还有我国从1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立足新能源、产品跳跃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油价时代”,不管是面对国内汽车市场还是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都是未来二三十年汽车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绝对不能忽视的主战场。

    当然,“高油价时代”需要反思的还有汽车社会中人们对“出行账”的认识。举例来说,在这次油价上调中,北京的93号汽油每升上涨了0.44元。对于有车族来说,这种上涨幅度还没到必须咬着牙才能接受的地步。但是想想不久前,北京的地铁票价统一为2元,政府倡导哪种出行方式不言自明。所以,即使人们不会因为这次油价上涨的幅度放弃代步的汽车,也不妨在一周、一个月中乘几次地铁,这是个出行经济账之外对待能源和环境的态度问题。

(来源:新华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石化新闻 石化炼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