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为和谐奉献能源动力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为和谐奉献能源动力

      2007/10/23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6

中国阀门网】 参加完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归来,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立新谈起参加这次盛会的体会非常振奋——

  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承前启后、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政治宣言,也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在参加会议过程中,在反复认真学习报告中,在与其他代表的讨论交流中,我都深深感到,作为全国第二大油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习、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更多清洁能源。

  胡锦涛同志对我国新时期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胜利人也深有体会。对油田而言,这一时期也是深化改革、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时期。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胜利累计探明储量47亿吨,累计贡献原油9亿吨。2006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2741.5万吨,占集团公司原油产量的68.6%;在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中,胜利油田分公司纳税额位列全省第一。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以集约型增长和内涵式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业化道路,油田开发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胜利油田先后对442个经济效益显著的节能技改项目进行重点攻关,通过扎实工作,与1997年对比,油田年总耗能量由614万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470万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快发展,为中国石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实现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也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国家奉献更多清洁能源。

  目前,胜利油田的发展也与我们的国家一样,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主要来自资源结构性矛盾、产量结构矛盾和投入结构矛盾。但是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集团公司“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的发展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油田所处的济阳坳陷目前只探明47亿吨石油地质储量,离预测的120亿吨资源量还有很大距离,有很大潜力可挖。另外我们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优秀的人才,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优势。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核心。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实现油田又好又快发展,动力就来自创新。目前胜利油田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90%和63%,科技增油每年保持在300万吨左右。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创新的要求,胜利油田必须加快创新步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今年年初,我们就提出了“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口号。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管理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油田整体竞争力,创建以国内开发为基础,以国内新区为补充,以优势技术、一流人才、先进文化为支撑,具有强劲竞争力、生命力的百年油田,确保胜利油田基业常青。

  我们把“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在“十一五”期间保持“油气硬稳定”,年产量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第二阶段,到2024年,胜利油田成立60周年的时候,实现“开发60年、探明60亿”,使油气生产在较高水平上运行;第三阶段,到胜利油田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持续百年创新、建设百年胜利”,继续保持全国大油田的地位,创造胜利百年辉煌。

  目前,针对第一阶段的任务,我们将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即增强基础稳产工程、提高采收率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实现集团公司领导给我们提出的“产量稳定,工作量稳定,队伍稳定和保证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这也是胜利长远发展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七大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并指明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愿景目标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更多清洁能源。

(来源:中国石化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阀门石化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