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产泵阀工程机械:技术是制胜的利器

国产泵阀工程机械:技术是制胜的利器

      2008/1/1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3

中国阀门网】目前,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且初具规模的生产科研体系。专业化生产配件的厂家已占据了一定比重,生产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类主机的需要,但是国内配套件行业目前普遍存在产品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可靠性差、工艺制造和检测手段薄弱、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配套件质量及可靠性差,往往是造成主机整体质量及可靠性水平不过关的主要原因。柴油机、变速箱、液压泵马达阀等元件普遍存在三漏问题。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约占总数的50%~70%。其中由于密封件、组合件等的加速老化、失效造成渗漏的故障,占液压系统故障的50%左右。液压泵、液压马达及轴承寿命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以装载机和挖掘机配件为例。虽说国产装载机的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桥等核心配套件发展比较成熟,技术壁垒已经突破,各大配件生产企业均有各自的专利产品。但是,这仅仅只是宏观上的“走马观花”,从微观上细分起来,装载机配件液压系统压力达不到国际标准,没有相应的分配阀,液压泵的可靠性也不乐观;传动系统中3t以下,6t以上的变速器和桥还很落后,特别是大型机上基本处于空白;电气元件故障率高等系列问题,依旧没有根本解决。液压系统作为国产挖掘机的“软肋”,主阀的质量控制技术被川崎、小松等国外品牌垄断,在30MPa以内、10t以下小型挖掘机配套所需的变量系统和各种元件均全部依赖进口。

    上述可见,市场在为我们传达着一个讯息:技术就是生产力,就是国产配套件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更是“克敌制胜”的利器!作为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的“晴雨表”,我国装载机配套件成熟技术展露明显软肋,急需内外兼修迈上升级征程;挖掘机配套件的核心技术瓶颈如哽在喉,突破渴望小挖成为必经之路。

    业内专家建议,国产配套件行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配套企业应与主机企业共同投资或参股攻关;应加强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制订合理的开发路线和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以现有技术为基础,切实在原有引进产品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因此,配套件行业要提高机电液一体化水平、智能控制技术水平、静液压传动技术和负荷传感调节技术水平;要培养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后具有雄厚实力且达到经济规模的大型配套件企业集团;要突破液压挖掘机液压元件,特别是变量柱塞泵、马达和与之相配的减速机以及片式或整体式多路阀、高压油缸等核心技术;更要突破装载机变速器微电脑集成控制、全液压驱动等尖端技术;只有这样,我国的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才能出现更多的知名品牌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热门关键词:阀门 泵阀 技术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