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在大巴山深处,在渝北鄂西的崇山峻岭间,在奔腾的长江两岸,一个承载着中央领导嘱托和全国人民希望的宏伟工程已经拉开序幕。万余名建设者汇集到川气东送建设工程第一线,用他们的豪情、智慧和汗水,绘制着一幅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 中国石化报2007年10月15日讯 (记者 于永生 欧治中 沈大鸣)2007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对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曾培炎副总理出席开工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9月11日,川气东送工程全线开工奠基仪式在普光净化厂建设工地举行,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出席奠基仪式并参加工程奠基。 以此为标志,川气东送工程这个承载着中央领导嘱托和全国人民希望的宏伟工程正式拉开轰轰烈烈的建设序幕。奔腾的江河激荡起千层浪花,连绵的青山回荡着催人奋进的号角…… 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9月10日晚10时,普光气田302开发钻井平台上的最后一口井——302-2井完成最后一轮施工,这意味着普光气田第一个开发平台建成并进入可采气状态,同时也标志着普光气田的开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从2003年4月27日,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井——普光1井获高产气流,到2007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全线开工,4年多的时间,作为川气东送工程的主体——川东北气田勘探开发进展情况如何?这里有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加上早期勘探,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探区勘察面积6.8万平方公里,目前探明储量5208亿立方米;在川东北地区勘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包括普光、通南巴等区块,共探明储量3561亿立方米。 8月份,川东北勘探开发钻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出多项生产纪录:勘探开发月度总进尺首次突破25000米,创川气东送工程指挥部成立以来最好水平;旬度进尺首破万米,创历史最高纪录;8月31日,中原钻井三公司70738队年度钻井进尺破万米,把原来的年度进尺万米纪录缩短了123天;承担元坝1-侧1井施工任务的中原70163钻井队,在超深井高难度的开窗侧钻施工中,通过优选钻头和钻井参数等,在川东北工区创出超深、定向、小井眼钻进月度进尺最高纪录。 同样,普光气田地面集输工程和净化厂建设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目前,普光主体地面集输工程已完成基础设计,集输管线经过的5处主体隧道,其中黄岭隧道、水井岩隧道已经竣工,其他三个隧道施工也在正常进行。承担天然气脱硫、脱水、硫磺回收、尾气处理等艰巨任务的普光净化厂,目前东区已完成场平工作,正在打桩和埋设地下管线;西区已经完成全部场平工作量的88%。 川气东送工程长达1700公里的干线输气管道,从普光首站到上海末站,途中5次穿越长江,132次穿越大型河流,需要开凿山体隧道71个,隧道总长90多公里,仅隧道爆破需用的炸药就达2700吨。 截至8月底,全线44个线路标段共开工39个,隧道已开工58条,累计完成进尺20.1公里,占总长的21.29%,其中全长3243米的水谷坝隧道已于6月12日顺利贯通,成为川气东送长输管道工程首条贯通的山体隧道。5条长江穿越工程总长8837米,截至8月底,施工人员克服江底地质情况复杂,隧道断面透水严重等困难,累计完成进尺1717米,占总长度的19.4%。 智慧与困难、 毅力和艰辛的较量 由于川东北气藏大多聚集在地下5000米到7000米之间,陆相海相地层叠加,地层岩性坚硬,可钻性非常差。加之,地下存在多套压力体系,钻井井身结构复杂,导致固井难度很大。更让人担忧的是与天然气伴生、含量高达15%的硫化氢。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组建后,针对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加大新技术攻关、引进及推广应用,确定了空气钻井、钻头优选、垂直钻井、随钻防漏等21个钻井先导试验,目前已经有10项进入现场应用,4项取得了中间成果,一批最新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钻井生产实践。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式垂直钻井新技术在雷北1井成功应用,井斜角保持在3度以内,平均机械钻速提高到1.55米/小时。大规模应用“空气钻井+空气锤技术”,使气体钻井进尺比例占到了63%,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 指挥部还专门成立了由在职、退职的钻井、固井、钻井液、堵漏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两级专家组,组建了钻井液检测中心、固井技术服务中心和井下打捞技术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施工技术服务队伍,形成了由指挥部、各前指、项目部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专家组、专业队伍相配合的川东北工区技术支撑体系。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还加大对生产现场的跟踪服务力度,派专业人员驻井跟踪事故井、复杂井和重点井,加强技术指导,强化钻井工程的设计与审核。 川气东送管道建设同样充满艰险:路难行,山难过,桥难架,河难穿,洞难打,料难运,沟难挖,口难对,管难运,坡难护。项目部同志把这“十难”形象比喻成十只凶猛的“拦路虎”。 为了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保护环境,确保施工安全和管道投产后的安全,管道项目部根据国家核准的基本方案,结合管道所经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川气东送管线进行优化,使山区段线路由原来的683公里减少到620公里,大型跨越由原来的7处减少到1处。通过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道施工及今后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对植被和农田的破坏。 一曲不畏艰险、 无私奉献的“大风歌” 2007年元旦前夕,川东北清溪1井在钻进过程中遭遇超高压溢流,狂暴的气龙从地层中喷涌而出,情况万分危急。看着呼啸而出的气流,现场参加抢险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必须立即将放喷的天然气点燃,才能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危急关头,承钻清溪1井的胜利油田70158钻井队队长马飞挺身而出,带领5名突击队员,冲向放喷口,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将3条放喷管线点燃,为抢险成功创造了重要条件。 提到川东北气田,就不得不提到普光1井,因为它是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里程碑;而提到普光1井,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名字:徐常生。 有人说,为了普光1井,徐常生工作起来常常像玩命。在普光1井钻探即将进入气层时,强大的地层压力时刻威胁着井控安全。徐常生一连数月吃住在井上,严把生产环节,坚持科学施工,保证了钻井的顺利进行。 有一次徐常生和甲方谈完工作返回井场时,由于道路堵塞,徐常生急着往回赶,就下车徒步前行。一辆摩托车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将徐常生撞倒在地,经检查肋骨被撞断3根。可让人没有想到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徐常生身上缠着绷带又出现在普光1井的井场上。 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前期工作中,管道项目部副经理祁志江带领项目部及相关单位人员一起对普光至宜昌段管道路进行联合踏勘。在途经重庆市石柱县境内的油草河大峡谷时遭遇了“拦路虎”。 油草河大峡谷深达300多米,这里的坡陡得几乎是直上直下,林下到处是青苔、乱石。在前面行走的人只好披荆斩棘,从密林中杀出一条小路。就在艰难地行进中,走在前面的张建国突然“哎哟”了一声,原来,他们的面前就是深达200米左右的悬崖。 几次努力,终于到达谷底。沿河谷走了1公里多后,他们终于找到一处适合打隧道的位置。做好隧道口标记,他们又几经周折,几乎是从密林和乱石中爬行着才返回国道。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的波澜壮阔,也决定这个大场面背后必然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的艰辛与付出,马飞、徐常生只是众多建设者中的几位。虽然许多人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川气东送工程的丰碑上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关注这项工程的祖国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目前,川气东送工程数万名建设者正在以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追求一流的创新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努力把川气东送工程建设成“安全工程、生态工程、优质工程、福祉工程”,全力打造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化的新品牌。 (来源:中国石化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