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小乙烯也有大作为

小乙烯也有大作为

      2007/10/1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7

中国阀门网】如何使年生产能力24万吨的“小乙烯”发挥作用,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在精耕细作、优化工艺、拓展产品链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前些日子,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厂长常晓平像收获的农民一样喜悦,不过他不是耕耘土地,而是在探索公司24万吨/年“小乙烯”的发展之路。

  6月27日一大早,生产调度员递给常晓平一张26日的生产报表。报表显示:6月26日,日产乙烯750.2吨、乙烯耗油3028千克标油/吨乙烯、双烯(乙烯、丙烯)收率46.5%……不仅日产乙烯创造历史纪录,而且其余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居中国石油同类企业前列。这张报表更加坚定了他“小乙烯大有可为”的信念。

  年生产规模只有24万吨的“小乙烯”,如何准确定位,实现角色转换,在精耕细作、优化工艺、拓展产品链等方面,如何发挥“船小好掉头”的灵活作用,该厂积极探索,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精耕细作 内涵发展

  今年年初一段时间,“小乙烯”生产负荷不高,不仅产量无法完成,而且能耗物耗直线上升。4月份,他们将来自炼油厂的干气成功地引入到乙烯装置。又加大干气检测频次,及时向炼厂反馈干气使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了干气中乙烯含量达到50%以上。操作人员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使装置的开工率由原来的每月15天延长到现在的25天左右,原料气接入量由3.5吨左右提高到4.5吨。针对两台6万吨裂解炉开工率不足的问题,乙烯联合车间副主任李蓬勃、技术员王琨和操作员王尉等人成立了QC小组。他们抓住裂解炉频繁跳车这个关键环节,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并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SW炉的投油负荷、燃料气压力以及裂解温度,使两台炉子的开工率从89%提高到95%,运行周期延长到了60天。

  2006年6月,石化厂对乙烯装置进行攻关改造,采用由装置技术员杨清和高级技师黄开炳经过近一年反复摸索求证提出的方案。改造中,通过在系统中增加循环水冷却器、丙烯冷剂换热器,有效地解决了乙烯制冷压缩机出口压力超高的难题。2007年6月4日,装置投入运行后显示,乙烯制冷压缩机三段出口压力由原来的1.77毫帕降至1.65毫帕,装置生产负荷也由原来的每小时处理裂解气70吨提高到75吨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据技术部门统计,改造后,每小时装置可多生产乙烯1.7吨。

  2006年以前,设备长周期运行成为了“小乙烯”管理上水平的瓶颈。2006年年底,该厂在全厂推行“化、机、电、仪、管”五方参加的联合检查制。查找设备隐患,及时消除影响设备长周期运行的因素。机动科分管设备联检工作的杜勇,于2006年11月和电仪事业部驻乙烯联合车间的仪表维修班班长张永胜、维修工杜延顺一起,对裂解气压缩机联检,发现压缩机吸入罐浮球开关连杆断裂,出现控制显示假指示。他说:“这是装置的心脏设备,若不及时发现和消除这个隐患,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

  2006年11月到2007年上半年,该厂员工检查、紧固各类接线端子4000余处,做信号电缆绝缘性试验2000余次,发现处理了接线端子松动等各种大机组线路故障20余处,避免了大量非计划停车的发生,使“小乙烯”大机组的运行周期明显提高。今年5月份以来,“小乙烯”日产乙烯平均稳定在710吨,最高达到720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达到预期要求。乙烯联合车间的技术员路全能告诉笔者:“多亏有了设备长周期这个可靠保障。半年来,装置3台关键机组没有发生一次非计划停车。”

  精品工程 创增效点

  2005年,被称为“小乙烯”的希望工程的兰州石化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落户于“小乙烯”,让石化厂的员工无不感到欢欣鼓舞。今年6月底,装置投料开车一次成功。这套采用我国自行开发成功的整套成熟技术,具有能耗物耗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异等特点,装置充分利用兰州石化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产生的富含芳烃的副产物—加氢汽油,生产附加值高、效益好的芳烃产品。大芳烃装置的建成,优化了资源,实现了相关装置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兰州石化“小乙烯”增加了一个可靠的效益增长点。

  负责该装置筹备工作的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副厂长王崇明介绍说:“这套装置筹建过程中,我们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从技术路线的选择、设计施工、设备的选用、开车队伍的培养等方面下工夫,力争装置开车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进行大的改造,确保安稳长满优,发挥最大潜能。”

  2006年11月,投资1000余万元的该厂化工污水预处理装置正式投用。该装置自建成试运行以来,处理后每升污水COD、石油类含量,分别由原来的1000毫克降至300毫克、100毫克降至20毫克以下。、

  为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乙烯装置的技术水平,石化厂正抓紧时间异地新建两台4万吨/年裂解炉,替换已运行了18年的5台2万吨/年裂解炉。主管裂解炉隐患治理项目的负责人张寰兴奋地说:“该项目第一大优势是裂解炉运行周期达到60天,这比毫秒炉设计运行周期提高8倍多,大大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建成后的新炉子两个月才切换一次,这与改造后每台运行周期达到15天、平均3天切一次炉子的毫秒炉相比仍然有较大优势。

  张寰深有感触地说:“新建国产裂解炉不但具有较好的兼容性,适合裂解的原料广泛,能够裂解乙烷、丙烷、石脑油、拔头油等气液相原料,而且既可进行纯液相裂解,也可进行纯气相裂解,还可进行气液相共裂解。随着兰州石化46万吨‘大乙烯’的投产,作为‘小乙烯’的石化厂面临的裂解原料短缺难题将得到破解。通过“捡漏补缺”,石化厂可以使用大乙烯无法使用或者使用效果不佳的原料,从而发挥炼化一体、大小乙烯互补的优势。

  高附加值产品群

  前几年,石化厂主打的聚烯烃产品大多是通用料,牌号单一。近年来石化厂与技术部门、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一道就聚烯烃新品开发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完成了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耐压薄壁滴灌管专用料、透明聚丙烯3种产品性能试验和市场调研,制定了产品标准,并根据装置特点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

  在新产品开发创新上,“小乙烯”有先天优势。与“大乙烯”相比,规模比较小的装置开发新产品的风险小,而且开发出的成果可在“大小乙烯”相关装置上互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这个厂原生产的全密度线型聚乙烯树脂由于物性原因,加工性能差,无法单独使用,必须与加工性能好的高压聚乙烯掺混使用。去年年初,该厂与兰州石化研究院联手,开发出高熔体强度棚膜料,改善了其加工性能,使该料在三层复合吹膜设备上无须任何改造就能稳定吹制出宽幅棚膜,受到用户好评。高熔体强度棚膜专用树脂的开发成功,改写了我国没有自行开发成功线型聚乙烯树脂棚膜专用树脂的历史。

  据了解,今年石化厂拟新开发产品项目4项,包括乙烯共聚、透明棚膜和家用包装膜产品;试生产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宽分子量分布的高密度聚乙烯产品。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阀门石化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