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钢铁产业罹患八病症

中国钢铁产业罹患八病症

      2007/10/1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9

中国阀门网

7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说,上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3379万吨,同比增长97.7%。与此对应,上半年纳入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782.74亿元,同比增长108.75%。
  9月19日,钢协的一位专家对有关媒体表示,中国钢铁工业现在可谓形势大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指出,下半年对钢铁行业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遏制出口过快增长势头。银河证券公司钢铁研究员田书华指出,这说明,政府决心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调整,但是调整在短时间内不会完全到位。
  钢协专家的解释是,钢铁产业作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很难让地方政府“割肉”。不过,发改委已明确表态———中国不应成为世界钢铁制造基地。
  田书华认为,目前钢铁业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大干快上。他说:“中国钢铁业患上了出口依赖症,繁荣之中潜藏着危机。”据了解,钢协专家列举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八大病症:
  首先是能源消耗巨大。钢铁产业属于高能耗产业,中国钢铁企业普遍能耗高于国际钢铁企业30%~50%,而小钢铁企业能耗更是高得惊人。例如,河北大大小小2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民营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数量占七成。受资金、生产规模、管理水平限制,如何将为数众多的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住,成为令河北省政府头疼的问题。
  其次是环境污染。高能耗伴随高污染,我国很多钢铁产地的空气、土壤与水源,多因为钢铁企业环保设施落后或根本没有环保设备而受到污染。
  第三是产能过剩。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在2007年钢材进出口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产能过剩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而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越是产能过剩越是依赖出口,而出口量越大就越刺激国内钢铁企业的大干快上。而产能过剩的恶果是,耗费大量资金与资源,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掣肘作用。
  第四是加重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而近年来铁矿石的大进口和钢铁产品的大出口,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物流运输的压力。
  第五是引发贸易争端。据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介绍,我国近两年来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价格较低、对象较集中,这容易引发贸易摩擦。2006年,11个国家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对我国钢铁企业的调查,涉及金额9亿美元。田书华认为,我国很多钢铁企业现在是为了出口而出口,地方政府也对钢铁出口推波助澜。
  第六是集中度低。钢协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共有钢铁企业几百家,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只有65家。田书华认为,几百家的说法很笼统,仅河北省的统计数字是200家。据悉,其中原因在于几家小的钢铁企业合成一家钢铁企业,这些小钢铁企业都是独立的,合在一起是规避被淘汰。
  第七是粗钢产量占比过大。罗冰生表示,今后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不应是数量的盲目提高,而应是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钢协的专家说,现在中国钢铁企业普遍存在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占比过高的隐忧。尤其是中小钢铁企业,常常百分之百都是粗钢产品。
  第八是铁矿石资源匮乏。与大干快上大量出口不和谐的是,中国矿石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6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52%,未来这个比例还将提高。现在,有些国内钢铁企业矿石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达到90%以上。
  即便钢铁企业存在八大病症,但业内专家认为,

[Page]

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未来15年内很难忽视钢铁产业的发展。专家建议,目前中国钢铁工业要补的功课主要有:亟须结束小钢铁遍地开花的局面,提高集中度;降低能耗与成本;打破目前钢铁企业整合中的地方政府因素;中国钢铁业要走矿企一体的路子,以解决矿石瓶颈问题;与国内外钢铁高端用户结成战略联盟,以提升经营战略。

(来源:中国工业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行业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