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五年来,沪上各职能部门的节能减排之路渐入“快车道”,每年在保持GDP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也通过种种努力,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绿。今年,市政府更是印发了《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明确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这也意味着,要当好上海的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做好。 沪去年淘汰劣势企业640家 一批污染企业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淘汰:“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这5年间陆续上马,治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项目全面启动,关闭了一家又一家不合格的厂房。市经委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上海便调整淘汰劣势企业640家左右,占地近1万亩,一年减少耗能约50万吨标煤,减少工业废水排放637万吨,减少废气排放量15亿立方米。 新节能技术改善生活 一批新型节能技术陆续面世,改善着我们城市的生活:完全杜绝了汽车“黑尾巴”的“二甲醚”公交车历经10多年的产学研结合,有望在世博园区展示上海“绿色公交车”的风采;市政府正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新建全装修住宅,全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完成中心城区60万套老式便器水箱的节水改造;而“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型的节能方法被推广后,参与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有76家,节能量已达到300万吨标准煤。 设节能减排“硬指标” 一项由政府设置的“硬指标”被拦在政府官员面前,将“节能减排”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年,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而上海今年还成立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本市节能减排工作。 经典巡访 “绿色公交车”从纸上走向世界 从不为人知到频频亮相国内外媒体,“二甲醚”公交车如今不仅成为沪上“绿色公交车”的代表,还自豪地向全世界展露了“中国制造”清洁能源公交车的卓越能力。 本月,“二甲醚”公交车在沪上举行了发车仪式,它的研制人——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欣慰而自信地表示,有了上海市政府对“二甲醚”公交车的支持,它的发展呈现出一条光明上扬的曲线。 “十年前,没有人知道‘二甲醚’这种燃料,但随着这几年的普及推广,前年,它居然登上了中考的试卷。”黄震教授笑着对记者说,清洁能源的公交车越来越为市民熟知并接受了。 二甲醚是一种“比柴油干净,比氢方便,比天然气安全”的新型燃料,可彻底解决汽车尾巴“冒黑烟”的老大难问题。早在1995年,当时还身在日本的黄震教授在一家国际学术刊物上得知了这种燃料的诞生,敏锐他感觉到,如果将其用在汽车上,必将潜力巨大。从那时起,他在全世界最早开始了对这种燃料应用于汽车的研究。 “十年磨一剑”,2005年底,首辆“二甲醚”公交车终于攻克技术难关诞生,拥有了8个国家发明专利,成为汽车燃料领域内一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同年,上海市政府给予了重要的关注,12家企业和上海交大一起,开始了“产学研”的合作,“二甲醚”公交车开始批量生产。 今年,沪上建成了首个“二甲醚”公交车加油站,10辆以“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公交客车投入运营。据测试,这种清洁能源的公交车动力强劲,碳烟排放为零。世博会期间,场馆间的客运有望主要依靠二甲醚公交车。 回首“二甲醚”公交车走过的历程,黄震教授对它的前景更表示了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表示,“二甲醚”这种燃料一旦投入批量生产,每吨会比目前的柴油价格低两千多元,而一旦中国柴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成本的降低更是巨大。除此之外,“燃油税”一旦开征,“二甲醚”作为新型燃料,更可以节省免税成本。既便宜又清洁,城市公交用上这种燃料,必将一举多得。 (来源:上海青年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