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今年47岁的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农民刘金辉,目前在西峰油田采油一区井场从事保洁工作,按他的话说,如今守在家门口既能侍候庄稼,每月还有1300余元的收入,是企地和谐共建让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在当地像刘金辉这样受惠的家庭每年有2万余个。
昔日盗油今成义务护管线员
家住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南庄村、现年47岁的刘金辉回首十几年前的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时,由于老百姓穷怕了,看到原油能卖钱,就想靠偷原油发家致富,一度导致董志镇成为油区的重灾区,涉油案件时有发生,给油田造成了较大损失,双方关系也闹得很僵,村民的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他那时在离家70多公里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每月仅有200余元钱的收入。后来,油田和政府开展法规教育,加大打击力度,不少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主动组织村民义务为油田巡护管线。其中有一位村民,曾是盗油的组织者,经过帮助教育后,后来成了管线的自觉维护者。刘金辉告诉记者,2004年以后,他开始在油田从事井场保洁工作,并当上了小组长,管理20多名组员,每月收入可达1300余元。全村3460人中,有近800人就业,平均每户一人,每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有30余元。
修路助学油田反哺当地居民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有关负责人介绍,采油二厂地处陇东革命老区,因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油区一部分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在油田所在的陇东地区的各个角落,都有油田人反哺当地的事例,困难学校中有油田人送去的桌椅,道路桥梁建设有油田人投入的资金和流淌的汗水……仅2000年以来,采油二厂采取不同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的活动就有百余次。2006年,采油二厂向庆阳市人畜饮水工程捐资8000万元,支持庆阳市公益事业2600万元。油田人认为构建和谐油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方法就是修路,路通了就是打开群众致富的“黄金通道”。2004年,油田建成了贯穿白马油区的高等级道路后,2005年又修建了董志———彭原油区的环形道路,全长56公里。
互助帮扶企地携手共建和谐
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村委会主任冯生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油区稳则全市稳,油区兴则全市兴”的和谐发展思路,每年都要组织1次油区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使油区涉油案件大幅下降。为说明目前的企地和谐关系,冯生斌主任给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事情———8月初下大雨,积水一时排不出去,大量积水倒灌进入十几户村民家中,村上见情况严重,立即向油田求助,油田领导接报后立即抽调人员及设备赶到现场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村民的损失。8月16日,村民感觉天气连续炎热,便自发组织买来300多斤西瓜、4箱饮料委托村委会送到油田慰问油田职工。
实现双赢新型油城崛起陇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类似相互帮助企地合作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今,企地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目前双赢发展的大好局面,完全得益于企地和谐共建。据了解,庆阳市的GDP由2000年的5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69.28亿元,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6.52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1.6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而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自2001年以来,每年原油产量以10余万吨幅度递增,2006年达到250.2万吨,向庆阳市纳税10.91亿元,占整个庆阳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一个新型石油城正在陇东崛起。
2007年5月,省委书记陆浩深入西峰油田生产现场视察时,看到企地携手共发展建和谐新庆阳的生动场面后,高兴地称赞长庆油田和庆阳人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