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村医"计划吸引大学生农村就业
2007/9/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0次
【中国阀门网】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医生。他们的到来,改变了乡村医生以往原始落后的形象。
宁波江北区今年6月开始聘用医学院毕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卫生站工作。“大学生村医”计划,将使该区110个行政村在3年内全部配上正规医科院校毕业的村医。
在江北区推出的“大学生村医”计划中,首批报名参加的人数就达60多名。正像这些年轻的村医所说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改变的不仅是个人命运。
刘都祥:乡亲们叫我“小刘医生”
大学生村医档案
村医刘都祥
27岁
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
现坐诊于宁波江北区慈城镇观庄村卫生服务站
刘都祥的抽屉里保存着一张6月13日的宁波日报。在第三版的正中间,“大学生村医坐诊”的大标题下,配发的就是他第一天上班时的照片。那是在6月12日上午,他正式来到了江北区慈城镇观庄村卫生服务站第一天上岗,成为全区的首名农村坐诊医生。
在分配到慈城镇的首批大学生村医当中,刘都祥是少有的几个外地人之一。今年只有27岁的他来自安徽,3年前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宁波海曙区的一家民营医院工作,拥有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在平淡的日常工作之余,他总是觉得缺了些什么。
2006年底,宁波市江北区推出了“大学生村医行动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优秀大学生到乡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他动心了,是继续留在城市捧“铁饭碗”?还是到求贤若渴的农村去创业?还没等他做出选择,家人们却纷纷表示反对,许多朋友为他为了一个乡村医生的职业放弃体面的工作而感到不可理解。
在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刘都祥还是决定去闯一闯,“相对城市来说,农村医疗更需要我这样的大学生,再说,政府出台了那么多政策扶助农村医疗,待遇也相当不错,我觉得未来农村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刘都祥工作的观庄村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两名医护人员,他和另外一位护士负责着附近观庄村、白米湾村和山东村三个村子约2000多乡亲的看病问题。小小的卫生服务站是村里的旧瓦房,屋里陈设也很简单,一张检查床加上办公桌椅就是刘都祥的诊室了。另外一侧是输液室,再往里走却发现是一个小小的厨房。刘都祥不好意思地说,“这里离镇上有点距离,一般我们就自己动手解决吃饭问题。”这还不算什么,由于暂时没有住宿的地方,刘都祥每天不得不在卫生站和宁波之间来回奔波。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便,刘都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个病人。他的医术和周到服务越来越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现在他每天平均要接待10多名患者,“现在因为条件有限,我们一般处理的都是一些农村常见病突发病,以后我们还要建立起农村的健康档案,把村里的诊疗情况和健康档案输进电脑管理,这样乡亲们上门看病就更加方便了。”
医疗条件的改善,让村民改变了“小病忍、大病拖”的习惯,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的便利。村民们是最朴素的,在卫生所挂点滴的几位村民一听说正在采访大学生村医,一定要求说两句。来自观庄村的村民顾彩铃是个心直口快的大婶,说起刘都祥和他的卫生所就掩饰不住嘴角的笑容,“这里看病方便,离家近,想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以前我们看病都要到慈城镇上去,还要到公路上去拦车,遇到突然生病,镇上的医生路远一时间赶不过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小刘医生在这里,一个电话就可以了,态度又好,村里人都很高兴。”大婶连珠炮似的夸奖下,原本就十分腼腆的刘都祥一时间显得很不好意思。“就是有一点还要学,在我们这里一定要学会说土话,不然啥也听不懂。”大婶爽朗地笑着补充道。
尽管日常生活条件比城里要差,工作也很累,但谈起现状,刘都祥一脸的满足:“看到他们朝我微笑叫我小刘医生,心里面是最高兴的。” 王薇:我们就是“赤脚医生”
大学生村医档案
村医王薇
28岁
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
现坐诊于宁波江北区慈城枫湾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下午时分是农村一天中最闲的时分,卫生站里没什么病人,王薇看了看手里的病历卡,低低地嘱咐了身边的护士徐萍几句,笑着朝输液室里的两个病人打了个招呼,迎着记者伸出了手,“你好,我是这里的医生王薇。”
和刘都祥不同,王薇是土生土长的宁波姑娘。这个面容俏丽的年轻女孩子有着活泼的性格,在她工作的枫湾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永远不会缺少欢声笑语。“作为基层医生,最重要的是要给病人一个宽松、平和的就诊环境,能够把常见病、多发病处理好,以及对常见急症做出正确的转院前处理。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28岁的王薇谦和、朴实,如乡间拂面而来的和煦微风。
很难相信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女孩子会选择来相对偏僻的乡村做一名驻村医生。“我家在镇海,2003年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这几年一直在镇海区的一家医院工作。”说话间,王薇抬起脸,朝陪记者一起来的顶头上司,慈城医院副院长倪智杰笑了笑,“其实老实说,来这里当村医,是有着个人前途的考虑的,政府很重视农村医疗这方面的发展,又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惠的条件,我就是看重了未来的发展才决定来这里工作的。”
枫湾家园的住户比较少,年纪又普遍比较大,王薇针对社区的情况,拟订了明确的工作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对辖区里的村民进行上门走访,了解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为村民建立系统的疾病档案,便于科学管理。
同时,她又自己动手,利用宣传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计划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村民的健康保障意识。“要是在当年,我们就是'赤脚医生',不但给人看病,农忙时还要干活,跟村里人没什么两样,现在虽然我们不赤脚了,但是也要让村里人觉得我们和他们没什么两样,都是一家人。”不忙的时候,王薇喜欢在村里到处走走,和村民们拉拉家常,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一员。
早上5点半,王薇就要从镇海的家出发来卫生站坐班,下午5点回家,到了镇海一般都要七、八点钟了。领药品,做账目都要两个人自己做,一开始是挺累了,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个老人家,挂点滴的时候觉得有点疼,我把点滴调慢了点。”说话间,王薇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这里村民的平均收入很低。如果去镇上医院看,一个感冒得几十甚至上百元,我们这里尽量少收钱,一般不超过五十元。”
既是奉献又是出路
“你们最需要什么?”拿这问题问10个农民,有八九个会回答:“大学生。”在记者采访过的农村,老百姓把大学生村医比作“能人”。“能人”们使农民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实惠。农民希望自己的村里多有几个大学生村医,而政府则希望“村村有大学生村医”。
宁波市江北区卫生局局长马海国说,江北区大部分是农村,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医疗保障能力薄弱、现有服务模式陈旧、基层卫技人员技能不高,实施“大学生村医”行动计划,就是为了让村民能够就近、放心地看病。
据了解,大学生村医的收入由区、镇两级财政提供,每年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有的村还提供水电、房租等补贴。如此丰厚的条件,使得在不少年轻大学生眼里,当村医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在大医院里工作。慈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史其良时说:“村医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命健康,过去我们也想招聘大学生村医,但因为待遇低,吸引不了人才。现在政府提供了各种优惠条件,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愿意到村里为农民服务。”
在江北区推出的“大学生村医”计划中,首批报名参加的人数就达60多名。在江北区首批报名参加“村医计划”的60多名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想到农村锻炼自己的能力;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就业压力大的考虑……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吸引他们到农村去。农村人怕生病,而城里人怕失业。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由于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怎样实现成功就业成了当前敏感的话题。
刘都祥、王薇他们的成功,不仅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答案,而且为改善基层就医现状展示了乐观的前景。
(来源:钱江晚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