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宁波大学建筑人才培养何以异军突起

宁波大学建筑人才培养何以异军突起

      2007/9/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32

中国阀门网】  最近,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一间学生宿舍内的六名同学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另有一位同学已累计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20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以全额奖学金到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就读。近一两年来,该学院建筑系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建筑学科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创业大赛中频频获大奖,数次超过一些名校,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张殿发教授告诉笔者,以前,该校建筑学专业在拥有建筑专业的全国100多所高校中名不见经传,之所以在较短时间里异军突起,关键是学院在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推动了该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改革: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共同培养人才 

  “从我们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来说,用高薪聘请众多大师级人才不太现实。虽然没有大牌老师,但也要走出一条特色之路。这条特色之路,就是把过去单一由教师培养学生,转变为由学校和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共同培养人才。”张殿发副院长自信地说。 

  近年来,该院从宁波市建筑设计院和规划院引进王忠祥、王聿丽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师、规划师,引进留日高级建筑师陆海博士,聘请德国著名事务所的建筑师托玛斯等国外知名建筑学学者,以及聘请一些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做兼职教师,努力改变原有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上,那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们的卓越见解和建筑造诣,令学生们耳目一新。 

  建筑系王忠祥、徐建平两位老师,对所教的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他们给学生设定了为期7周的居住建筑研究题目。题目设计的预定目的,不是去追求一个终极的产品,而是方法的学习和对建筑设计的思考。这次改革,对学生和对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一种建筑教学观念的转变。 

  该学院建筑03班一位学生在题为《除了建筑,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的作业中写道:“与大部分建筑院校一样,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重对建筑师工程化、职业化的培养。然而,那一天,当发现建筑的形式和空间是最无关紧要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我们的建筑设计呢?老师将建筑师形容为'掌握了一些秘密的人'。当我们将自己从一个使用者的视角和角色,转换为一个建筑师的视角和角色来审视建筑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建筑的形式和空间,而是对人、对生活、对行为的回应以及对建造、对材料的研究……一个建筑作品应该有他的唯一性、差异性、独特性。我们的研究也就针对理解和体会这三个关键词而展开。” 

  该作业的题目设定是“居住建筑研究”,为期7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居住建筑研究方向”,用三周时间;第二个阶段是“居住建筑设计”———为残疾人设计一套30—60平方米的单身住宅,用四周时间。第一阶段“居住建筑方向研究”包含三个方向:身体与物体、行为与物体、行为与空间,每人任选一个方向。学生所做的工作,是对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和行为进行研究…… 

  这位同学接着写道,“题目预定的目的,不是去追求一个终极的产品,只是方法的学习和对建筑设计的思考。这次改革,对我们对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一种建筑教学观念的转变……庆幸的是我们回到了这样一条研究、探索建筑的道路上来。” 

  《除了建筑,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这篇作业题目完成后,全班每一位同学的作业都挂在网上。由于这些学生作业图文并茂,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在国内同行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界权威网站ABBS建筑论坛上发布后,点击率居2006年下半年第一位。其中有两份学生的作业获2006年“Revit”杯第五届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教学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老师不再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老师带着不同的题目,进行小班教学,活跃的教学互动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发了老师和同学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给师生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 

  建筑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为此,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多年前就成立了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加强与地方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发挥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2002年以来,该学院的服务范围涉及宁波市鄞州区、镇海区、宁海县、岱山县、定海县等县区村镇。目前该学院已完成了村镇规划项目200多个,其他诸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工程100多个。 

  张美亮是该学院的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学院下属建筑设计院的主任规划师。2003年,他负责编制慈溪市匡堰镇徐家漕村村庄建设规划的工作。为了把整体规划做得“既漂亮又节约”,他和同事们吃住在村里,做了大量调查工作,最后编制出了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规划方案。 

  去年4月,徐进老师和同事们接下了翻石渡村新村建设规划的“活儿”,他们考虑到该村村富地少,村民们又都有较强的恋土情节,提出了“街巷组合、院落空间”的设计方案,尽量做到既节约土地,又保留农村特色,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与张老师、徐老师他们一起做村庄规划项目的,还有建筑系的学生。在做村庄规划时不少好的建议,还是学生们提出来的,如翻石渡村保留村里的池塘等公共设施的建议,就是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吃苦精神、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很多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徐波,现在已是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室的副主任了。 

  在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学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的机会很多。去年“五一”期间,由30名师生组成的10个调研组,深入象山县定塘镇,对28个行政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经过5天的深入调查,获得28份村庄总体情况调研表和700份家庭调查问卷,基本摸清了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有关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非常重视结合学科特色,开辟第二课堂,积极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开辟了“建工论坛”,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从而构建起两个学生创新的平台。依托这两个平台,很好地将大学生的创新团队与教师的创新团队相结合,加速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建工论坛”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和成功的企业家到校作讲座,目前已开展15场次,受益师生达2200人次。建筑系大四学生许骏认为,对于建筑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交流沟通非常重要。通过“建工论坛”,他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接触新的理念和较前沿的思想,即便是与这些著名人士的简单对话,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这个平台,该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院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组委会、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建筑设计大赛组委会、环境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四个组委会,分别负责对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并开创了学院学、研、产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屡创佳绩。 

  在“2006ZTAA住涛(中国)'小与大'小户型设计竞赛”中,该学院建筑系大三学生周麒与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建筑学名校的参赛者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周麒同学的参赛作品“H—住宅”以其突出的设计理念与丰富的人文内涵脱颖而出,获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他激动地说:“没有学院提供的这么好的条件,我也不可能获得大奖。” 

  学院还邀请国外大学的建筑学师生来院进行国际联合课程设计教学。令建筑系2003级的同学们难忘的是,去年他们与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的师生一起,做包括月湖、慈城等的考察设计等。这些都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空间。 

  暑期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去年8月,20多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冒着酷暑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他们提炼的“双结构组织运行模式”受到了国家文物总局和省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该学院还建立了毕业生反馈机制,以便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与市场紧密接轨。目前该系生源充足,就业率达到了100%。 

(来源:科技日报 )

热门关键词:阀门人才-人才快讯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