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江苏沿江重化工探索环保之路

江苏沿江重化工探索环保之路

      2007/9/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8

中国阀门网】大力整治小化工,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记者□郭奔胜9月19日讯 

  适度发展重化工是江苏沿江开发中急需协调的发展与环境矛盾。江苏汲取发达国家大江大河开发的教训,在发展临水重化工的同时,探索“先治理少污染”的环保新路。

  在环保压力中寻找新路

  调查发现,根据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早期建设的江苏省沿江化工产业园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特大型制造基地。江苏省沿江共有4家国家级、6家省级和近30家市级化学工业园,积聚了扬子石化、仪征化纤等一批国内大型石油化工龙头企业,另外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大企业。

  江苏省在2003年正式启动沿江开发后,带来重化工项目的新一轮发展。一些环保人士担心沿江开发过分倚重化工项目将给环境带来压力。对此,专家认为重化工极具产业关联性和工业基础性,江苏特有的地缘和水源等优势,决定重化工在沿江开发中是重要的环节。江苏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重化工,而是如何处理好环境与重化工的关系。

  江苏在沿江开发初期对可能引起的重化工热作了制度性防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沿江地区基本形成8个化工园,园外严格控制化工项目上马;二是提高化工项目的环保和投资门槛,整合淘汰小化工;三是做大现有企业规模,不搞“铺摊子”。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江苏重化工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循环、园区内部循环和产业循环三个层次。

  企业内部循环大大减少排污量。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改制的化工企业,凭借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其具体做法是:以天然气、煤炭燃烧后的二氧化硫为原料,每年制取硫酸百万吨,制酸中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供企业利用。据了解,这家公司去年产量扩大一倍,效益提高60%,而污染排放总量减少一半。沿江的很多化工企业都进行了类似的“体内循环”,实现了环保效益和企业效益双丰收。

  园区内部循环为生态化工打基础。江苏省对沿江化工园区建设的首要要求是能够形成园内产业配套和资源循环利用。化工园采取集中供热、供气及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单个企业对环境的损害。同时,园区内产业循环形成规模。目前,区内江天化学、瑞利化学、先正达农药等化工企业形成了互为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一个企业的排污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闭合的循环链,使化工污染物在园区内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逐步实现生态化。

  产业循环延长绿色产业带。在张家港精细化工园,一根根管道穿越不同车间和工厂,把废弃物转换成能量流和效益流。

  大力整治小化工

  江苏省环保厅的统计显示,在所有的化工企业中,小化工是污染的主要源头。江苏计划在3年内关闭近3000家小化工,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威胁,在沿江开发中通过规划、技术升级、投资规模限制等措施,运用市场和行政两种办法来整顿、规范化工行业,淘汰不达标的小化工企业。

  泰州市下辖的靖江市出台新规,镇以下不允许搞工业园区,全市所有新引进的工业都要放到规划好的4个园区中,遵守统一的环保标准和准入门槛,小化工的淘汰率达到50%以上。

  据江苏省沿江开发办统计显示,自2003年以来,沿江8市环境一票否决的规模以上化工项目近千个,小化工项目更多,涉及5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如新加坡大众钢铁公司经过多轮选址后,打算在南通市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由于外商选中的沿江厂址位于城市上风向,不利于环保,不符合沿江开发规划,最终未能落户。

  不断有新项目被否决对那些已经上马的项目也有所影响。重化工企业的环保配套技术和标准都很高,过去有些企业从成本上考虑不愿在这方面花钱,而现在争着更新环保设备,严格的准入条件让企业真正负起环保责任。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