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澳LNG合作:我心依旧

中澳LNG合作:我心依旧

      2007/9/1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4

中国阀门网胡锦涛访澳打破了中澳两国LNG合作近年来无进展的魔咒。中国石油拿到的两张LNG大单,成为中澳建交35周年的最佳礼物。

    兜兜转转,澳大利亚与中国又一次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牵起了手。

  应澳大利亚总统和总理邀请,2007年9月3日至9月9日,胡锦涛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就在抵达澳大利亚的次日,他见证了壳牌与中国石油签署的100亿吨LNG合同的盛事。两天之后,中国石油又敲定了第二笔LNG大单,贸易量是前一张合同的3倍。

  这是继2003年中澳签订LNG供气合约后,两国在LNG领域展开的又一次合作。

  聚焦LNG

  胡锦涛访澳的第一站选择在了西澳洲 “最灿烂的城市”——珀斯。对此,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凌德全分析说:“西澳洲是澳大利亚能源、矿产品最为丰富的一块宝地,并且西澳洲是中国和澳大利亚主要的经济贸易‘港口’,这或许就是胡主席访问第一站选择珀斯的原因。”

  中国石油拿到的两张关于LNG的供应大单成为胡主席此行的一大亮点。9月4日,壳牌与中国石油签署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液化天然气长期供应框架协议,协议下的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来源是澳大利亚西澳州的高更项目。在为时20年的合同期内,壳牌将每年向中国石油出售天然气100万吨。

  紧接着,9月6日,中国石油又敲定了第二笔LNG大单:澳大利亚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伍海德和中国石油达成协议,每年向中国石油出售3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合同期为15年。这次提供的液化天然气来源于澳洲西部的布鲁斯(browse)气田。

  如此算来,中国石油每年从澳洲进口的LNG已经达到了400万吨,20年累计8000万吨。有关专家推算,8000万吨的数量相当于106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供应量为53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川气东送”项目达产后的44%,西气东输最大供气量的27%。买卖双方均未透露LNG的价格。

  对此,中国石油的一位高管人士表示:“非常高兴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液化天然气,中国近几年对液化天然气需求量上涨较快,液化天然气一直属于国内短缺的能源。同时这也是我们公司进口液化天然气战略的一个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韩峰则分析说:“这次两张液化天然气大单的签署并非偶然。澳大利亚在资源和能源方面一直是中国很好的供应伙伴。另外,液化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这次的成功签署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度同舟

  澳大利亚是经合组织(OECD)中为数不多的能源净出口国家之一,世界第六大LNG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7%。相关资料显示, 澳大利亚被证实的天然气储量达90万亿立方尺,位居亚太地区首位。其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贝斯(bass)海峡、库帕(cooper)/埃若门噶(eromanga)盆地、西北沿海三个地区。澳大利亚从1969年开始使用天然气,1989正式开始商业化出口。日本是其主要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小部分出口到韩国和西班牙。

  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富足,中国每年向澳洲进口的铁矿、铀矿等矿产的数量逐年递增,唯独不见LNG的动静。近几年,澳大利亚才就液化天然气与中国开始合作。但由于价格、运输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中国与澳大利亚的LNG合作并不太多。

  时间追溯到2002年的8月8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宣布与中国签订了总额为250亿澳元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合约。这是中国第一次进口液化天然气,这项合约为期25年, 2006年开始生效。中海油本拟乘胜追击,2003年10月,与美国雪佛龙公司达成关于开发澳大利亚高更气田的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中海油将购买价值约300亿澳元的高更气田液化天然气,同时将拥有该气田12%左右的股权。但事与愿违,经过2年的艰难谈判后,该项目的协议最终还是止步于价格,成为中海油的一件憾事。

  在经历诸多挫折后,中澳两国的LNG合作印证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古语,在各自“父母”的撮合下,再次将手握到了一起。胡锦涛访澳打破了中澳两国就LNG合作无进展的魔咒,韩峰认为:“中澳一直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两国关系,LNG从澳大利亚大量运往中国将是迟早的事情。正值中澳建交35周年,这两张供应大单正是澳大利亚与中国友好的见证。

  据业内专家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在继续,但是为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在国际石油价格节节升高的情势之下,中国的能源危机越发显得更加严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将对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LNG已被规划成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中国石油的4个LNG接收站也在加紧筹备当中,而气源也成为其当务之急。这两张LNG的20年长期协议,保证了气源的稳定供应。”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源”远流长

  LNG的签署给两国的能源合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国未来的合作前景还不止于此。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对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旺盛。澳资源能源丰富,铁矿石、天然气、铝矾土、铀等都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资源。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从澳进口的资源贸易量已占中国从澳进口总量的60%以上,仅铁矿砂一项,去年中国就从澳进口了1.27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8.9%。澳大利亚对华能源资源出口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和环保成为各国关注的全球问题,而澳大利亚在这一领域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可以预见,在气候和环保这一领域,中澳两国将会有更多更新的合作。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9月18日;作者:实习记者刘渌琳)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