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油气管线,俄罗斯经济的命脉

油气管线,俄罗斯经济的命脉

      2007/9/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7

中国阀门网】 由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出口,这使其极易受制于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每桶乌拉尔混合原油上涨 1 美元, 1 年即可使联邦预算收入提高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 0.35% 的增长水平,即 18 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石油在俄罗斯国家财政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动荡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力。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的出口中居主导地位,至少占到出口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俄罗斯有关的决策者们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仍将继续实施扩大能源产业,而不是减少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政策。


     一、主要石油出口管线


     据统计,俄罗斯 2005  年的石油日产量为 950 万桶,其中原油 900  万桶,为世界第二大原有生产国。石油消费增长较为平稳和缓慢, 2005 年日消费量为 280 万桶,是世界第四大大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日出口量 670  万桶,居全球第二位,其中原油约 400  万桶。在俄罗斯的石油输送总量中,管道日输送 400  万桶,接近总量的 60  %,而铁路、船运及其他输送量略多于 40  %。不难看出输油管线在俄罗斯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石油输送管线已经成为俄罗斯经济的重要命脉。


     (一)现有主要石油出口管线


    1 .友好管线( Druzhba  )


     友好管线是俄罗斯面向欧洲石油出口的最重要管线。管线跨越 2500  英里,日输送量可达 120 万 ~ 140 万桶。该管线由两大分支构成,北部支线穿过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经由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到达匈牙利。友好管线系统首先在萨马拉( Samara  )对来自于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里海的石油进行汇集,自萨马拉至白俄罗斯后,管线的输送能力接近一半。通过莫济里( Mozyr  )一分为二,在此,管线的输送能力接近一半。通过莫济里后,管线的北线和南线两个分支开始被完全利用,白俄罗斯与波兰之间地区是管线开始扩大增容的部分。


    2 .波罗的海管线系统( BPS  )


     波罗的海管线系统铺设完成于 2001  年 12  月,可使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季曼 - 佩霍拉( Timan-Pcchora  )油区的石油向西输送至新近建成的俄罗斯芬兰湾普里莫尔斯克港( Primorsk )。到 2005 年 9 月,普里莫尔斯克港的石油日吞吐容量已平稳地增至 100  万桶左右,如能获得政府方面的通过,波罗的海管线系统的日输送量将可增加到 120  万桶。波罗的海管线系统实现了俄罗斯与北欧市场的直通,降低了由于输送路线途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而对这些国家的依赖。然而,就波罗的海国家而言,由于俄罗斯传统上经由波罗的海地区输送的原油改由波罗的海管线系统后,其所带来的利益损失也是相当大的。以爱沙尼亚文茨皮尔斯港( Ventspils  )为例,自 2000  年以来,原油的装运量几乎已经降低了 30  %。俄罗斯当局公开表示,对各个国家原油输入额的分配,将以俄方所拥有的股份多于外方所占有的海港作为优先条件,这意味着波罗的海管线系统将成为超过其他波罗的海港口出口石油的主导输油管线。


     (二)主要石油出口管线扩展计划


     近年来,俄罗斯在石油出口管线方面,正在以及将要实施以下几项主要计划。


    1 .对友好管线进行扩展,将管线通至德国的威廉港( Wilhelmshaven  ),缩短油轮通过波罗的海的航程,由此,通过德国向美国出口俄罗斯的原油


    2.  亚得里亚“逆向”管线


     亚得里亚“逆向”管线计划,是基于匈牙利与濒临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海奥米沙里港( Omisalj  )之间相连的管线,该方案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亚得里亚管线于 1974  年铺设完成,该管线当初用来将运到奥米沙里港的中东石油,由管线向北输送至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然而,由于亚得里亚管线与俄罗斯管线系统的互通,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激增,管线经营者与管线经由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逆转”亚得里亚管线的石油输送流向,将俄罗斯的石油向奥米沙甲港输送。该项方案的实施,将可为俄罗斯石油在亚得里亚海开辟一个新的出口。


     亚得里亚管线与俄罗斯南友好管线系统的连通,需要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以及克罗地亚 6 个国家的合作。 2002  年 12  月,上述国家签署了管线互通的初步协议。然而,随着亚得里亚管线经由的几个国家开始为项目所涉及到的稅费、环境等技术问题讨价还价后,该项目进展减缓。在上述 6 个国家中,至今只有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乌克兰 3 国准备全面参与实施合作计划。 2004  年 2  月,乌克兰在否决了另一项呼声很高的“逆向”管线计划——敖德萨( Odessa  )—布罗迪( Brody  )方案后,实施亚得里亚管线合作所必需的最新立法获得通过。克罗地亚方面最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石油沿其海岸的一个港口输送量增加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克罗地亚政府方面否决了一项在 2005  年 10  月结束的有关环境影响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结论并不完整而且缺乏专业性,由于对研究结论的否决,管线项目尚不能进入实施日程。


     基于亚得里亚管线“逆向”方案的相对简化性以及各个相关国家可能达成的一致性,一些分析人士预计,亚得里亚管线的“逆向”输油目标得以实现后,在第一年度起始阶段,每大可输送 10  万桶俄罗斯原油,最大日输送量可达 30  万桶。


    3 .摩尔曼斯克和印迪加管线


     主张在巴伦支海铺设新管线和建设深水油轮终端的方案已经提出多年,这将可使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以及季曼一佩霍拉盆地的原油向西输送至巴伦支海摩尔曼斯克(图 2  ),由此,日供应量 50  万桶的俄罗斯石油通过北方路线以油轮出口到美国在 9  天内即可到达,远远胜于来自中东和非洲的出口石油。此外,在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 Arkhangelsk  )建设液化天然气设施的方案也已被提出,这将可使更多的天然气出口到美国市场。


     尽管摩尔曼斯克管线方案的建议得到了俄罗斯有关石油公司、美国相关石油公司以及美国政府方面的支持,然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 Transneft  )方面(实际也是俄罗斯政府方面)对此建设方案却持谨慎态度。 2005  年 1  月,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出了另一条同样通向西方而以印迪加为终点的较短管线来替代铺设摩尔曼斯克管线的方案,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明确指出,摩尔曼斯克管线方案将不可能得以实现。卢克石油集团( Lukoil  )总裁也公开表示,摩尔曼斯克管线方案在经济方面不再具备可行性。投资 60  亿美元铺设印迪加管线的方案,较摩尔曼斯克管线方案更接近季曼一佩霍拉油田。


     与摩尔曼斯克港相比,由于印迪加港在冬季处于冰封状态,在近期内实施管线铺设工程尚不太可能。由于俄罗斯政府对铺设泰舍特( Taishet  )一纳霍德长 ( Nakhodka  )管线项目已经给予优先权,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对同时承担两条大型管线项目表现出并非情愿。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一些官员和其他人士认为,俄方与 BP  公司的扩展性合作以及其他几项重要的出口计划,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已经能够与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增长水平保持同步。


    4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 ESPO  ):泰舍特一斯科沃罗季诺镇一佩列沃兹纳亚湾( Perevoznaya Bay  )


     曾经一段时期,俄罗斯能源官员不愿意就对铺设通往东亚输油管线的最终方案作出表态。 2004  年年底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将铺设由俄罗斯的泰舍特通至太平洋沿岸佩列沃兹纳亚湾的管线(见图)。前一段时期,普京总统以及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表示,本项长达 2500  英里的管线铺设计划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新石油出口设施将在第一阶段建成,第一阶段预计耗资 66  亿美元,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计划通过欧洲债券获得 50  亿美元,借助银行信贷 16  亿美元。管线的预计日输送能力为 160  万桶。俄罗斯方面估计完成本项计划共需投人 l15 亿— 180  亿美元,已将管线第一阶段的铺设工程列为第一优先工程,第一阶段工程计划在 2008 年年底前完成。在第二阶段铺设工程开工前,石油将以铁路运输方式在太平洋沿岸进行运送。


     由于泰舍特至佩列沃兹纳亚湾管线需要通过更多的区域、涉及更多的投资,其建设费用要远高于通往中国大庆的管线方案.但由于前者的开通将可使俄罗斯原油被油轮运送到亚洲更为广阔的市场甚至远至美国,这将可为俄罗斯石油在太平洋出口打开一条新的通路。有报道说,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曾表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马拉松终端每年大约仅可接收 1.1 亿桶来自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原油。尽管安加尔斯克 - 大庆管线建设方案已被放弃,中国方面仍然有可能通过佩列沃兹纳业湾管线获得石油。俄罗斯政府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有关人士在 2005  年 1 月表示,佩列沃兹纳亚湾管线铺设方案还将包括一个通至距离中国约 30  英里的斯科沃罗季诺镇的支线,由此向中国输送俄罗斯的石油。


     实施泰舍特一佩列沃兹纳亚湾管线铺设方案的困难,首先是在筹措资金,该方案只得到了日本承诺提供的 70  亿美元;其次,管线所经由的地区邻近贝加尔湖水域,属于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地区,尚有环境方面的问题需要面对。由于鲸鱼的活动以及环保主义者极力主张不应将管线的终端铺设到纳霍德卡工业港口,佩列沃兹纳亚湾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环境敏感地区。此外,俄罗斯政府估计,每桶石油的运价约为 6  美元,也有外界分析认为,运价已可达到每桶 10  美元。到 2020  年,对东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开发程度,可能还达不到泰舍特一佩列沃兹纳亚湾管线的输送能力。


     (三)俄罗斯的其他石油出口途径


     在今后数年中,除非有巨额资金投入到对俄罗斯管网输送能力的改建和扩建中,俄罗斯可能将不会再有通过管线出口石油量的增加。在俄罗斯的原油出口总量中,铁路输出约占 33  %。由于东亚地区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长,通过铁路运送,目前还是俄罗斯向该地区出口石油的唯一方式。目前,俄罗斯出口到中国哈尔滨和大庆以及中部地区的石油都是利用铁路进行运送。据有关统计,俄罗斯借助铁路向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已从每天 20  万桶增加到 30  万桶。由于尤克斯公司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主要供应方,而限于俄罗斯政府在处理尤克斯公司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使外界对由此可能引发的面向中国出口石油供应的前景曾表示过担忧,但是随着对尤克斯公司石油勘探生产子公司—— Yuganskneftegaz  的拍卖,卢克石油集团已经成为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供应商。


     (四)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周转


     俄罗斯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在进入上述管网系统后,继续通过油轮输往欧洲、美国和亚洲市场。黑海是俄罗斯石油通过油轮出口至地中海和亚洲的主要周转地,新罗西斯克港( Novorossiysk  )是俄罗斯石油通过黑海输出的最大港口。随着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线( BTC )在 2006  年上半年的铺通、以及里海输油管道财团( 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 , CPC  )将出口更多石油的雄心,目前还难以看出将会有多少石油通过黑海的港口运出。基于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线的经济生存能力还未经过实际检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新罗西斯克港还将会保持在日输送 170  万桶石油的水平;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阿塞拜疆能够将其石油都取道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线出口,则经由新罗西斯克港的石油出口量将会减少。媒体曾报道过的一项提案是将巴库 - 新罗西斯克港管线的输送流向逆转,使日运量 25  万桶以上的俄罗斯原油出口至巴库,然后再通过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管线继续输送。在俄罗斯的石油管线网络中,唯一可被扩展的部分位于圣彼得堡地区,巴库 - 新罗西斯克港管线是尚有剩余输送能力的唯一管线。


  二、主要天然气出口管线


     俄罗斯的证实天然气资源储量可达 1680  万亿立方英尺,位居世界首位, 2003  年和 2004  年的商业产量分别为 21 . 8  万亿与 22 . 4  万亿立方英尺,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也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出口量约为 7.6 万亿立方英尺。由于天然气资源在综合利用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较石油资源更具优势,以及其在价格确定与储存输送两方面的固有属性,俄罗斯所实施的经济结构政策依托于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并重的战略,因而输气管线成为其天然气工业发展与获得经济回报的瓶颈。


     目前,俄罗斯主要的输气管线与年输送量为:兄弟管线、前进管线以及联盟管线,均为 l  万亿立方英尺;北极光管线, 0.8  万亿立方英尺;伏尔加河/乌拉尔至维堡管线, 0.1  万亿立方英尺;亚玛尔 I  号管线, 1 万亿立方英尺;蓝色溪流管线, 0.56  万亿立方英尺。


     为扩大以面向欧洲作为主导市场的出口战略,俄罗斯方面正在和半岛将要实施 4  项主要天然气管线出口计划。


     (一)亚玛尔( Yamal  ) - 欧洲Ⅱ号输气管线


     亚玛尔 - 欧洲 I  号输气管线可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经由白俄罗斯输往波兰和德国,年输气量为 1  万亿立方英尺,亚玛尔 - 欧洲Ⅱ号输气管线的计划方案,是将亚玛尔 - 欧洲 I  号输气管线的输送量再提高 l  万亿立方英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 Gazprom  )希望亚玛尔 - 欧洲Ⅱ号输气管线能够经由波兰南部通至斯洛伐克,进而可向中欧供气,而波兰方面的计划是使管线穿过其全境后直通德国。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波兰方面就新方案通过波兰境内的确切路线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二)“蓝色溪流”输气管线


    1998  年,俄罗斯与土耳其达成政府间协议,俄罗斯通过“蓝色溪流”输气管线每年向土耳其供应 5650 亿立方英尺天然气,项目投资 34  亿美元。“蓝色溪流”输气管线将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网通过 750  英里长的管线与土耳其相连,其间有 246  英里长的管线穿过黑海。根据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协议,通过“蓝色溪流”输气管线向土耳其输送天然气的合同期限为 25  年。 2002  年 12  月,俄罗斯天然气开始向土耳其输送,起始年输送量为 710  亿立方英尺。原计划每年可提高 710  亿立方英尺的输送量,土耳其在 2003  年 3  月单方面终止了通过“蓝色溪流”管线的输气,要求在合同中加入允许缔约方中的任何一方可停止供气 6 个月的条款。 2003  年 11  月,俄土双方在斯德哥尔摩国际仲裁法院达成协议后,“蓝色溪流”管线在 2003  年 12  月开始恢复输气。虽然到 2004  年通过管线的天然气量只达到 1130  亿立方英尺, 2005  年为 1600  亿立方英尺,随着俄罗斯对管线加压站的增设,将逐步可使“蓝色溪流”管线达到 5650  亿立方英尺的合同年输气量。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蓝色溪流”项目的合作伙伴埃尼公司仍在进行商讨,欲将管线继续延伸至土耳其的港口城市杰伊汉或伊兹密尔,进而可对天然气进行液化再进行出口。另一项方案是计划铺设输气量为 2800  亿 ~3500  亿立方英尺的海神管线,到 2010  年将里海和中东的天然气通过土耳其和希腊输往意大利。


     (三)北欧输气管线


     约有 700  英里部分需要穿过波罗的海、总长度超过 2000  英里、将俄罗斯的天然气通过管线输往芬兰和英国的“北欧输气管线方案”在 2003  年 6  月被提出,实现本计划将需要投资 57  亿美元。 2005  年 9  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和 E.ON  电力与天然气公司签署了铺设北欧输气管线的初步协议,俄方在本项目中拥有 51  %的份额,其余 49  %由两家德国公司各占一半。此外,荷兰对参与本项计划也表现出了兴趣。如果管线能够得以正常建设,顶计从 2010  年起将可向欧洲输送 0.9 亿 ~1.0 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如果欧洲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量继续增长,俄罗斯计划再将管线的输气量提高一倍。


     实现北欧输气管线计划对俄罗斯的主要有利条件是,不再需要与管线所经由的国家谈判管线的输送费用,而代之以向其提供天然气。在本项计划中,向瑞典供气的支线的可行性也已被考虑在内。尽管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需求国家对实施本项计划都抱有很大的热情,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欧盟的自由化天然气市场与俄罗斯国家控制体制之间所现存的固有客观不协调性,北欧输气管线方案的实现,还面对很大的障碍。


     (四)面向中国的天然气供应


     中国方面已经表示,欲将通过规划中通至东西伯利亚 Kovytka  天然气田(位置见图)的管线每年进口 7000  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该气田 63  %的资产份额属于 TNK -BP  跨国公司。本项管线铺设工程原计划在 2006  年启动,并且初期只能供应局部地区,由于该管线最早只能在 2012  年实现供气,同时中国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其他天然气供应源,就 Kovytka  气田的供气战略而言,自然也就会是多元化的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铺设该条输气管线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工作达成战略协议后,俄罗斯高级官员表达了对本项计划的支持态度。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 TNK-BP  公司尚就从 Kovytka  气田向中国供气举行谈判的进展情况来看,由于该条计划中的管线并不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管网的一部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似乎并不非常热衷于本项计划的实施。此外,由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预计 Kovytka  气田的远景产量将会远远超过其所在局部地区的需求量,外界分析认为,该公司很可能将会推后对铺设中国输气管线方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春贺 .  非欧佩克国家与欧佩克的博弈 . 中国石化报 - 环球、油气周刊 , 2005  年 7 月 21 日


    [2]  张春贺 .  俄罗斯:编织管线网巧打能源牌 . 中国石化报 - 环球、油气周刊 2005  年 9  月 15  日


    [3]  张春贺 .  全球石油贸易大流向 .  国土资源情报 2006  年第 10  期, 52~55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