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节能减排:中国石油进行时

节能减排:中国石油进行时

      2007/9/1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7

中国阀门网中国改革报9月12日讯(叶青)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2007年出现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众所周知,“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每个年度,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要降低2%,但2006年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的情况下,高耗能产业投资却呈增长态势,增幅达4个~15个百分点。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实在是走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

  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决定、方案和意见,国家发改委与30个省级政府和部分大型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中国石油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企业,又有怎样的作为呢?

  战略规划: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中油集团从发展战略上着眼,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建立了质量管理与节能部,对节能减排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中油集团编制了“十一五”节能节水专项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节能降耗工作走在全国大企业前列的奋斗目标:主要用能、用水和用地指标在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项目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节能660万吨标准煤、节水2.55亿立方米、节约用地2100公顷。

  中油集团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油气生产、炼化等主营业务作为工作重点,把自用油替代、降低油气损耗、伴生气回收利用、水资源节约和能量系统优化确定为“十大节能工程”;把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和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脱硫装置建设与改造、炼化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油田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改造定为“十大减排工程”,并将节能减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千斤重担一起挑,与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推进。

  日前,中国石油化工板块节能节水专项工作会议又通过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新方案,提出了“十大化工节能目标”。依据这个新目标,中石油又将增加投入,推进化工企业节能节水型企业建设,到2010年全面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指标。

  全员参与:上下联动 重点推进

  2006年中石油就适时启动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行动计划。他们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关停了47套消耗高、污染重、工艺落后、效益差的生产装置;对52家企业的3577台(套)主要耗能用水设备和系统进行监测,对47家重点企业的节能节水技术机构开展审计,优化了企业生产运行方式;投资120亿元,实施自用油替代工程、水资源综合优化等十大节能工程中的6项和50个重点节能节水项目,实现了年节能能力95万吨标准煤;对老油田配套和炼化生产装置能效进行改造,使原油吨液生产能耗同比下降1%,炼油用新鲜水下降8%,乙烯能耗下降2%。2006年,中国石油实现了全年节能100万吨标准煤,节水6000万立方米,新增煤代油总量超30万吨的目标。

  今年6月1日,中油集团下发通知,要求所属各单位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节能减排观念深入人心;6月6日,总经理办公会议又听取节能减排工作的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中石油突出重点,确定了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冀东油田、大连石化、兰州石化被列入其中:南堡油田的钻井平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零排放”,确保渤海湾水域不受到污染;大连石化和兰州石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阶梯优化利用水平。目前,兰州石化从探索污水回用新途径和深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入手,努力减少污水外排,以免污染黄河;大庆炼化不仅炼油污水完全回用,还帮助当地政府处理城市污水,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水排放量;吉林石化已提前完成了减排指标;大港油田集团与大港石化携手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夏季可节约912万立方米天然气,实现了排放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有力的助推器……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看了中石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后,当即批示:“中石油的做法应当宣传,推动所有企业都应当采取行动节能减排。”中油集团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走在了央企前列。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