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晓莉、通讯员余峻才报道:记者从中石化内部得到消息,中石化决定9月份组织进口汽油资源6万吨。目前,资源接卸方案船期已经制定,卸货地点也已经确定,预计9月底进口资源将陆续到达沿海地区。记者同时了解到,这6万吨汽油可能投放上海地区,广东与此无缘。
此次计划外进口6万吨汽油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石化亏损近3000万元。据了解,6万吨进口汽油,到岸价格接近6800元/吨,而国内汽油市场价格为6300元/吨,中国石化每吨汽油亏损近500元。
中石化表示,7月份以来,汽油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石化从“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出发,力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
各级销售企业密切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加强资源平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油品、不同牌号库存情况,做好资源统筹管理,确保资源稳定有序投放。石化生产企业也提高原油加工量,减少出口。
6万吨汽油如杯水车薪,中石化行为遭质疑
国际油价高涨 为何境外购油?
中石化高调进口汽油,业内一致认为,这是中石化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表示要安抚成品油供应市场。然而,业界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质疑———
质疑:为何仅有6万吨?
回应:此举给市场一个信号
记者了解到,6万吨对于整个国内市场而言,简直杯水车薪。数据显示,去年广石化产量38.64万吨,今年8月产量57.1万吨,同比增长47.78%。区区6万吨汽油,连广州市场都不能满足。
为此,中石化有关人士解释,相比起数量,中石化此举意义更在于给市场一个信号———中石化十分关注国内成品油供给情况,一旦有需要便可以增加供给。“而且,除了增加产量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进口汽油直接完成。”他指出,其实目前市场也并不紧张,供需基本能平衡。
据悉,在2005年油荒的时候,中石油曾经从新加坡进口8万吨柴油缓解广东用油紧张。
质疑:为何在油价高涨时进口?
回应:打破行业“惜售”心理
8月下旬,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70美元,而新加坡现货石油价格也出现下滑,95号汽油的平均价格为已跌至76.676美元/桶。可是,从本周开始,国际油价一再高走,昨日已经涨至每桶77.49美元。为何中石化要在如此高位进口汽油?
中石化的解释为,受9月份渔业休渔结束、农业“三秋”用油需求增加以及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国内汽油需求增长。为更好地保证成品油市场资源稳定供应,缓解汽油紧张局面,提前做好“十一”长假用油储备,中国石化决定,宁可亏本也要保证市场供应。
而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主任姚达明指出,中石化之举,更在于打破行业“惜售”的心理。“前段时间,大家都捂着成品油等涨价,现在发改委一再表示近期内零售价格不可能改变,而中石化更是采取积极的举措,去落实这一政策。”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中石化此举亦在警告某些囤油商人,表示“囤油等涨价”是不明智的,目前市场虽然并不紧张,但不排除市场内又有“囤油暗涌”,一旦国内供应紧张,中石化也会采取“极端”措施,宁可亏损也要保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