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近日透露,全国90家民营油企正与9家跨国巨头谈判,酝酿联手“卖身”外企,其中15家已签署意向协议。此举若成为事实,无论对中石油等国有油企,还是对整个中国石油行业,都不是好事。(《京华时报》6月20日)这些民营油企为什么要联手“打包”出售给外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石油行业在近年来称得上是一个暴利行业,这些待出售的民企在这一行当一般也都经营打拼了几年乃至十几年,论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退出石油行业的。那么它们遇到了什么“万不得已”的事情呢?垄断,国有大石油公司对油井开采和油品进口权的垄断。此举就像一个大人掐着一个小孩的脖子,要死要活全凭大人的“良心”。想想看,在这样一种处境下生存,日子是多么难过。这还不说要面对内部激烈的竞争和外部跨国石油公司的“追杀”。可以说,生来就“弱不禁风”的民营油企能撑到现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中国石油市场自今年1月1日起的正式对外开放本来给了民营油企一线“咸鱼翻身”的生机。然而,由于随之而来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油企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使得众多民营企业只好望而却步。再加上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迟迟未能理顺,因此,对数以千计的民营油企来说,预想中的黄金时代并未就此出现。商务部公布的今年首批8家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企业名单中,只有1家民企榜上有名。这个结果再清楚不过地彰显了民营油企被边缘化的现实。 民营油企的处境不过是中国民营经济在“夹缝”中生存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虽然学者们在努力呼吁打破国企的垄断,对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市场,国家也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但这些政策落实到具体环节和部门,则困难重重,甚至有关部门还推出与此相左的政策。很明显,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些垄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难上加难。除了市场准入外,现行财税政策对民企的竭泽而渔,也使广大民企面临生产经营危机。 外资“收编”民企后,借助后者辛苦建立起来的产品、销售渠道甚至品牌等,进入中国市场,坐享胜利果实。以上述要出售的90家民营油企为例,大多已在成品油流通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以上,平均资产上千万元。当外资掌握了原本由民企拥有的市场资源后,由于它们在体制机制、资金实力以及市场经验、服务意识上都超过国企,对国企的竞争优势将会显著增强,也就得以在较短时间里形成挑战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实力。可以预见,这个趋势一旦蔓延开来,国有石油巨头目前占据的绝对优势将不会永远保持,未来甚至可能丧失一部分主动权。此种结果虽然对民众有利,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可能因此受到威胁。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