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编者的话
拆开一封又一封来自各地的“节水大家谈”来信,我们的编辑心头既欣喜,又沉重。欣喜的是,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教师,无论是里弄大爷大娘,还是在街头奔忙的的哥的姐,他们奉献给编辑部的,是一颗又一颗炽热的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的拳拳之心。沉重的是,我国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而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45%,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水潜力很大。
最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组织制订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公布了国家要大力推广的各种节水技术,令人鼓舞。《大纲》说,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鼓励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
在这里,我们选登一组关于节水技术和节水器材在实践中运用的稿件,相信对于搞好节水工作有一定的裨益。
新技术让稻田不再“洗碱”
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马各庄村 冯立成
我县南部几个乡镇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水稻是靠滦河水灌溉的。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滦河水特别紧缺,而我县的水稻却能够在缺水短水的大形势下照样种植,产量质量都有保证,那是沾了采用新技术的光。
七八十年代,我们这里水源充足,农民种植水稻,用水就是大水漫灌。冬季一到,便开闸放水,让稻田在深水中浸泡数月,名为“洗碱”。待到来年开春育秧、插秧时,再把这些“脏水”引进水渠放掉,重新补充“新鲜”水。
90年代末,县有关部门倡导平衡施肥法,就是磷、钾、有机肥配合氮肥施用,冬季就用不着放水“洗碱”了。同时,在育稻秧时推行钵盘旱育法,几乎用不了多少水就能把稻秧育好,育秧期几乎见不着满沟满渠哗哗淌的河水了。在水稻灌溉期,根据水稻的生理生长期,合理放水和用水,效果很好。前期注重浅水管理,中期适当停水排干晒田,后期见湿见干管理。这样用水,要比七八十年代用水节省四成左右。
从2001年开始,我们这里又推行水稻旱种法,减少了水稻育秧环节,育秧期不再用水;2003年又有乡镇搞起免耕种稻法,土地不再深翻,直接用拖拉机耙地,泡田期用水又可节约近一半,而且免耕法还使稻田保持水分,利于水稻生长和田间操作。这个新技术,受到农民的欢迎。
现在,我们这里种植水稻用水量不是很大,但水稻能年年保持丰收,亩产量一般情况下为650公斤,比大水灌溉的七八十年代亩增产200余公斤。
就我们这里种植水稻的实践来看,节水创高产的关键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假如仍采用七八十年代的传统管理模式,我们的水稻是很难种植的。
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农业用水占了很大比例,农民的节水意识还不是太强,庄稼要种,水也要省,这两者间的矛盾要处理好,关键是把新型种植技术推广落实到田间地头,让农民从节水中尝到了甜头,农业节水也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
拧紧的瓶盖做“莲蓬头”
中国援尼日尔共和国医疗队 钟日胜
作为援外医疗队医生,去年11月我来到非洲西部尼日尔共和国津德尔省医院工作。津德尔省位于撒哈拉大沙漠南部的边缘,属非洲内陆干旱地区。这里,水资源的危机对当地百姓生活造成的严重困扰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制约,我深有体会。
缺水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达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我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一些节水的装置。比方说,为了解决手术前洗手冲洗时用水量过大、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我们在洗手池上方倒挂一个矿泉水的瓶子,然后把瓶底剖开,在拧紧的瓶盖上钻一些小孔,权当作莲蓬头。用水的时候,往敞开的瓶底倒入适量的水,水从莲蓬头形成细流流出。这样,既控制了流量和水量,又能得到清洁流动的水来冲洗。此外,我们还安装了废水循环的装置,将浴室里漱洗用过的废水收集起来冲厕所,并且还改装了马桶的水箱。等等。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节水装置,它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水,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援外医疗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觉得,在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应当大力推广使用节水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得家庭消耗水资源的比重不断上升,用水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洗衣机、洗碗机、抽水马桶等占家庭用水量大部分的产品,其节水功能的研发和使用却相对滞后。
在一些国家,节水型产品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受人们青睐。新加坡早在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倡议下,企业研制出了节水型的抽水马桶,并推广使用到了各个家庭,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在我国缺水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牵头,通过配套政策,鼓励更多的相关行业研制出更多更新的节水产品,使节水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新思路,有效推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节水意识,鼓励全民使用节水产品,共同构建节水型社会。
用“标准”制止水阀漏水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崔德臣
我们家的水阀常年漏水,为了防止浪费,我每天都在水阀下放一个水桶。可到了晚上,嘀嘀嗒嗒的水声常使我睡不着觉。为此我很烦恼,只好到五金店买了一个同样型号的阀把它换掉。可谁知道,旧阀卸下来后,安装新阀时发现短了将近20毫米,根本装不上。后来,只好请专业人员带专用工具将管道进行了一番改造才将水阀换上,前后耽误两天时间,花费近120元。
实际上,在居民中类似我这样的情况很多,但大多数人怕费时、费钱,任凭水漏。
过去,水阀能用十几年不漏水,即使漏水,只要花几分钱到商店买个橡胶水封换上便可继续用。而近几年,很多厂家为了降低水阀的成本,不但偷工减料,将阀体尺寸缩小,而且还将以前都是铜制的阀心、螺杆及螺母换成铁的了,用不了几天就开始生锈流水,由此使全国浪费的水无法估量。
最近,我经常思考如何防止全国普遍存在水阀常年漏水的事。我认为制定水阀标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有了水阀标准,规定阀的尺寸是个标准数,阀心、螺杆及螺母是铜的,任何厂家不能改动,否则,有关部门不能让其出厂。
标准是个“一就是一”的概念,在操作上很好掌握。如果有了水阀标准,在对阀门行业进行产品质量监控时,就有了产品能否进入市场的评判标准,这样消费者买的水阀就不会出现以上那种生锈漏水或尺寸不一、很难换上的尴尬了。
希望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水阀标准,并在市场上严格实行,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的水阀尺寸与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杜绝非标准的水阀进入市场造成的漏水现象。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