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法国国有“法国燃气公司”和私营“苏伊士水务公司”3日宣布正式“联姻”,两家将联手打造一艘欧洲巨型“能源航母”。 这一合并计划去年2月提出,最初用意是阻止法国“明星企业”落入国外公司之手。两家公司的合并谈判经历18个月多舛命运后,最终在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强势干预之下产生结果。
“能源航母” 两家公司北京时间3日14时左右正式宣布合并消息。 路透社援引两家公司内部人士的话说,合并后的新公司总市值将为大约900亿欧元(约合1230亿美元)。而法国总统发言人克劳德·盖昂说,新公司市值将为大约800亿欧元(1100亿美元)。 盖昂说,合并后的新公司名为“法国燃气—苏伊士公司”,可能将成为欧洲第三大能源企业。 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后,苏伊士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热拉尔·梅斯特拉莱将“统领”新公司。不过,他在具体管理权上将和法国燃气公司负责人让—弗朗索瓦·西雷利“并驾齐驱”。 合并消息宣布的时间比巴黎证券交易所开市时间早一个小时。由于两家合并即将成形的消息上周便已“众人皆知”,所以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8月31日均出现上涨。 根据两家公司8月31日的股票价格,苏伊士公司市值约为541亿欧元(740亿美元),法国燃气公司市值约为362亿欧元(495亿美元)。 资料显示,苏伊士公司的创建可追溯至1822年,现有员工14万人,自称欧洲最大能源服务项目提供商、第5大电力企业和第6大天然气企业,2006年销售额为443亿欧元(570亿美元)。 法国燃气公司创建于1946年,是法国国有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商,政府持有80%的股权。它自称拥有欧洲最大天然气输送网络,现有员工大约5万人,2006年收入为276.4亿欧元(359亿美元)。 总统介入 两家公司合并意味着双方长达一年半的马拉松式谈判宣告结束。 从2006年2月合并计划浮出水面开始,整个谈判过程自始至终处于法国政府干预之下。 2006年2月,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宣布有意收购苏伊士公司。这一举动引发法国政府关注,担心法国“明星企业”落入外国公司之手。 时任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随即提出建议:法国燃气公司和苏伊士公司合并组成“巨型”能源企业,让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没有机会“下手”。这一计划受到法国燃气公司和苏伊士公司欢迎。 正当合并计划面临“曙光”时,遭到来自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国际上,意大利等不少欧洲联盟成员国指责此举为“国家保护主义”。在国内,法国燃气公司工会组织表示反对,认为一旦两家公司合并,众多员工面临失业危险。 法国主要反对党社会党反对这一计划。由于苏伊士公司的市值大于法国燃气公司,社会党认为合并将使法国燃气公司进一步私有化。 谈判在随后一年半时间内陷入困局,直到现任总统萨科齐介入。萨科齐一周前发表演说,谈及他对合并细节的一些建议。 萨科齐上台后,法国新政府多次表明将推动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以改变国家债务居高不下的局面。 谈判关键 这次合并计划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政府在新公司中的发言权,避免法国燃气公司过度私有化。 路透社以参与合并谈判的“内线”人士为消息来源报道说,萨科齐希望苏伊士公司能出售价值18亿欧元(24.7亿美元)至20亿欧元(27.4亿美元)的水务等非能源业务及其相关资产,进而促使苏伊士公司与法国燃气公司“地位相当”。 这项计划最终得到苏伊士公司董事会主席梅斯特拉莱首肯。 一名“内线”人士告诉路透社:“这是一次围绕法国燃气公司核心业务的均衡交易,双方以平等地位合并。” 借助于这一措施,法国政府原本控制法国燃气公司大约80%的股权,合并后将持有新公司34%的股权,对公司决策拥有否定权。 法国总统发言人盖昂说:“国家确定享有控制新公司的权力。” 不过,合并计划仍然遭到法国社会党批评。社会党负责人弗朗索瓦·奥朗德认为萨科齐介入谈判的方式像是“王子发号施令”,全然不顾国内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反对声音。 “这不是做事的好方式,”奥朗德说,“我们需要透明,需要策略,而不是简单(把法国燃气公司)丢给苏伊士公司的股民。”(耿学鹏)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