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中国石油报8月31日讯 辽河油田已不再年轻:优质整装区块再难寻觅;储采失衡;部分油区油水井套损严重,地面设施老化……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年产量以30万吨的速度持续递减。 难题当道,“老”油田何为?辽河油田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对于以稠油、超稠油开发为主,以难采著称于世,已勘探开发30多年的辽河油田,如此诘问不绝于耳。 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曾作过批示:“辽河潜力巨大,要在勘探开发上下大功夫,作出新贡献。”这表明中国石油领导层对辽河油田发展的信心和信任,期盼与重托。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和贡献。我们不能辜负集团公司领导和百万石油员工的期望和嘱托,更不能让辽河油田曾经的光芒退隐。”辽河油田选择二次开发之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增产大门。 “在老油田增储上做文章,在二次开发上做文章,在难动用的可采储量上做文章,再造一个新辽河。”近日,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胡文瑞对辽河油田二次开发的成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状决定了辽河油田必须走二次开发之路: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仅为24.4%。就是说,探明且已投入开发储量约七成储量仍处于没有贡献值的范围内。对于这些酣睡地下的“金娃娃”,传统的一次开发显然力不从心。而二次开发则可实现大幅度提高最终采收率,使辽河油田风光再现。 二次开发是集团公司启动的战略性资源系统工程。辽河油田公司既是这一理念的先行者,也是成功的实践者。2005年以来,辽河油田先后开展二次开发先导试验和工业化试验,开辟试验区,共实施18个区块,覆盖石油地质储量2.45亿吨,占整个公司动用储量的13.4%。截至目前,初步评价适合二次开发的石油地质储量14.6亿吨,占油区动用储量的79%以上。随着技术进步,全面实施后可增加可采储量2.4亿吨,为实现原油年稳产1200万吨以上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辽河油田实施二次开发提供了利器。 在多年的攻坚克难、挑战极限过程中,辽河油田积累了雄厚的科技力量:数字化油田不断建设,重新构建起地下认识体系;形成适应油藏特点的井网井型及完井方式、高效举升、安全环保节能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平台地面工程系统;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蒸汽驱、非混相驱、火驱、水平井等一批具有辽河特色的拳头技术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新二次采油”和“新的开发方式”为主体的二次开发技术路线,并确定了实现目标。 铺天盖地的油藏描述图纸,被一一筛选、重新评价,所有一次开发中的层系、井网分布、工艺措施,被再次考评……这是对辽河油田全部家底的大普查。应用高分辨三维地震采集和精细处理解释技术,构建起三维数字地质体模型,找到老油区“病灶”所在,针对不同的“病症”区分类型,并综合应用前沿技术作为“治疗手段”,攻破开采坚冰。 水平井技术是辽河的品牌技术,在二次开发上再立新功。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四大二次开发示范区块之一的新海27块,应用直井已开采15年,到2004年日产原油仅37吨,采出程度12.2%,“奄奄一息”。2005年,对其进行水平井开采试验,通过改变渗流方式,有效将原来直井间的剩余油采出。截至目前,这一区块已投产22口水平井,日产原油330吨,平均单井日产原油是直井的12.7倍。预计方案全部实施后,日产原油将达360吨以上,相当于一次开发的峰值产量。 SAGD和蒸汽驱技术是辽河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名角”。SAGD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辽河油田解放了2220万吨的可采储量。到8月中旬,这一技术现场实施11个井组,先期实施的4个井组,提高采收率30%以上。蒸汽驱技术已工业化推广76个井组,日产原油千吨以上。一批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也大显身手,优化注水、三元复合驱、组合式火驱、防排砂及压裂等拳头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多个老区换了新颜。 二次开发,是辽河油田盘活资源、实现二次腾跃的巨大引擎,正使其拨云见日,迎来柳暗花明。目前,辽河油田实施二次开发的油藏切实见到成效。实施二次开发的区块,日产原油从原来的3123吨上升到目前的5000吨,初步实现产能、产量、稳产结构的调整,开发建设呈现良性循环态势。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