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最大核电项目开工 将主要采用自主核电技术

中国最大核电项目开工 将主要采用自主核电技术

      2007/8/2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2

中国阀门网 

    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国产化率升至85%

    8月18日,我国最大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4台机组将全面采用中国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

    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第一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项目。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安全经济性较好的百万千瓦压水堆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到1997年5月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中国核电在20多年间,逐步完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并从红沿河核电站开始完全确立了自主创新之路。可以说,红沿河核电站采用中国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的意义,远胜于它500亿元的投资规模。

    从大亚湾到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再到红沿河核电站,从0到30%、50%、70%、85%,通过这组拾阶而上的数据,中国核电国产化的步伐已然清晰。

    自主核电技术梦想成真

    公开信息显示,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总投资约486亿元,将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由中广核、中电投核电公司以及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按45:45:10的比例共同投资,首台机组计划2012年投入商业运营,全部四台机组2014年建成。

    “红沿河项目早就应该启动,要完成我国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时间并不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名誉院长、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钱积惠介绍,CPR1000全称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中广核合作在法国法玛通M310技术版本基础之上,改进并拥有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

    中广核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2004年中广核集团正式确定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为CPR1000的首台机组,而至2007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红沿河核电站采用这一技术建设全部四台机组,并进行了更为缜密的论证和研究。至此,中国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规模化、批量化建设核电站的梦想终于成真。

    据业内人士介绍,采用自有技术后,如果小批量建设,单位造价可低于1300美元/千瓦,国产化成熟并批量化后可争取实现1万元人民币/千瓦。而相应的项目,若国外引进技术的话,每千瓦造价约为1800-1900美元。据初步估计,项目收回投资的时间约需15-20年。

    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500亿美元左右,建造30个核反应堆,将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提高到4000万千瓦。业内人士预计,在第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前,我国还会建设一批第二代技术的核电站,而第二代技术肯定会采用国内的技术,这将给CPR1000带来更多的机会。

    国产化崛起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入门”到红沿河核电站确立核电技术自主品牌,中国核电自主创新之路并不容易。

    岭澳核电站一期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采用“翻版加改进”的技术方案,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到2005年12月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时,国家已将它列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提出了工程建设中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设备国产化率1号机组不低于50%,2号机组不低于70%的目标。

    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红沿河核电站设备国产化比例将在岭澳二期二号机组7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中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不低于85%;一、二号机组的国产化比例为70%,三、四号机组的国产化比例为80%,且要建成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技术、环境等6大控制指标总体优于岭澳核电站二期的核电项目。

    事实上,就在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建设的前夕,国家发改委于7月下旬在大连召开了核电装备国产化会议,主题是希望通过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大力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

    会议上传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以红沿河站开工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设备国产化工作。对此,红沿河核电站的主要建设方中广核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将重点抓住关键设备和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核电设备国产化,促进国内企业参与核电装备国产化进程,掌握关键设备核心技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行业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