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目前国内涂料油墨溶剂用异丙醇产能大幅增长

目前国内涂料油墨溶剂用异丙醇产能大幅增长

      2007/8/2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5

中国阀门网

  据测算,2010年我国异丙醇年需求量为30万吨,总生产能力也将达到30万吨/年。异丙醇是由丙烯间接水合或丙烯直接水合生产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2006年世界异丙醇生产能力达到246.3万吨,消费量达到180.7万吨,其中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是最主要的生产地区。

  国内产能增加,但仍需大量进口

  我国异丙醇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77年锦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原锦州石油六厂)建成投产一套2万吨/年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生产异丙醇的装置,1999年扩至10万吨/年。2005年底,我国首套中压丙烯直接水合法生产异丙醇的工业装置在山东海科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开车成功,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产品质量达到国标优级品标准。截至2007年6月,我国异丙醇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4万吨/年,除中国石油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和山东海科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还有上海溶剂厂、济南化工厂、锦西石油五厂、上海人民制药厂、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以及天津试验三厂等厂家生产少量的异丙醇。

  随着生产能力不断增加,我国异丙醇的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要,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且进口量逐年递增。根据海关统计,1998年我国异丙醇的进口量只有4.6万吨,2005年增加到11.1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由于国内产量的增加,进口量下降到9.58万吨。

  我国进口的异丙醇主要来自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来自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9.09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94.88%。

  未来需求测算目前,我国异丙醇主要用作油墨、涂料和制药工业过程中的溶剂或萃取剂,其消费量约占异丙醇总消费量的60%。在涂料中,异丙醇主要用在如硝化纤维素清漆中作惰性溶剂以减少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可燃性等;在制药方面,主要用作抗生素、维生素萃取剂和药品胶囊清洗剂等;在油墨中,主要用作水基涂料的助剂和稀释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家,而且近几年来,我国涂料工业合资合作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涂料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国外许多大型涂料生产商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高档涂料生产装置,加上交通、汽车和建筑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涂料行业对异丙醇的需求将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随着国内包装品、广告、出版等行业迅速发展,对油墨等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相应对异丙醇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我国制药行业是传统的精细化工领域,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的增强,其出口形势看好。由此可见,在今后几年,我国异丙醇在溶剂方面的应用仍将大发展,预计到2010年对异丙醇的年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

  在化学中间体领域,我国异丙醇主要用于生产异丙胺、异丙醚以及一些酯类,其消费量约占异丙醇总消费量的25%。预计2010年,我国化学中间体领域对异丙醇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

  异丙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工业清洗剂、汽车防冻液、消毒剂、洗涤用品、日化产品等,其消费量约占异丙醇总消费量的15%。预计2010年,其他方面对异丙醇的需求量将达到4万吨。由此可见,2010年我国对异丙醇的年需求总量将达到30万吨。

  企业应谨慎投资、重视应用开发

  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拟在“十一五”期间投资4.18亿元,采用自主技术和新技术相结合,新建设一套15万吨/年的异丙醇生产装置,形成规模化生产,并将实施异丙醇联产异丙醚,开发多牌号的异丙醇下游产品,届时该公司异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5万吨/年。

  预计到2010年,我国异丙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0万吨,届时我国异丙醇的供需矛盾将基本得到解决。国内企业在投资该项目时必须谨慎,必须考虑原料来源和资金实力,停建缺乏竞争力的生产装置。还应重视异丙醇的应用开发研究,特别是加强在电子工业、表面涂料溶剂、润滑油脱蜡溶剂、电子工业清洗剂、公共场所杀菌消毒剂、日化产品、树脂生产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

(来源:中国化工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