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到北京化工研究院调研,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本报讯 记者牟宗艳报道:8月21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到北京化工研究院调研,要求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集团公司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苏树林一行先后参观了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裂解研究室模拟裂解装置、聚烯烃催化剂小试评价实验室、标准研究室合成树脂表征实验室、德国大众中国中心实验室和分析研究室大型仪器,认真听取科研人员的介绍,询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聚烯烃催化剂小试评价实验室,当听到年轻的科研人员郭子芳研制出了一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催化剂,苏树林非常高兴地称赞他工作出色,并亲切地说:“咱们合个影吧。” 在听取北化院工作汇报以及毛炳权院士等老专家的建议后,苏树林作重要讲话。他对北化院的科研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北化院为中国石化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石化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从1958年创院至今,北化院历代科研人员通过努力,推动中国的化工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完全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并在烯烃和有机原料、聚烯烃、高分子材料和化工环境保护四大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拥有了乙烯和聚丙烯两大核心技术和一批专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化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基本有机原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等一些国家权威技术机构设在这里。 苏树林说,北化院为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中国石化的乙烯年生产能力从1998年的242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630万吨,乙烯年产量从227万吨提高到633万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其原料和聚合物等产品产量相应大幅增加,公司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石化公司。这一快速发展,与北化院科研人员不懈努力、提供技术支撑是分不开的。同时,“低成本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竞争力。目前,北化院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研—生产—市场—科研”的循环模式使研究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技术,进而生产出产品。但是化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这就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化工科研人员既要懂技术、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市场观念,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也要更适应市场。另外,苏树林还对北化院培养形成的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给以充分肯定。 苏树林对北化院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在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差距较大。要充分发挥炼油化工领域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一批自主技术,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北化院要自觉承担起肩负的责任,按照“以科研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以聚烯烃材料为先导,产品、催化剂、工艺规程多专业协同攻关,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增强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的办院方针,以“技术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为战略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进一步完善“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巩固和增强石化业务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集团公司科研力量和销售业务日益集中的形势下,科研工作要继续坚持贴近生产、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效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队伍。培养一流的技术专家,必须打牢科研人员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院提供人才保障。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完善选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要继续做好老同志的工作,关心老同志、照顾老同志,发挥好老专家的作用。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