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我国对于能源政策的制定一直相当谨慎,凡立法必先听取多方面意见并经反复求证后方能面世。环球能源网认为,这样做当然首先是体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责任心,但同时我们也贻误了许多良机。
拿屡屡遭遇难产的“燃油税”来说,虽然几年前就准备“择机出台”,但至今踪迹全无。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原因不外乎地方利益和中央财政如何均衡?30万交通部门员工如何归置等等。甚而至于,有专家提出,燃料税推出来的时机要具备油价不是太高、中央财政不是太紧张、税收部门已准备准分、社会能否接受等等条件。呜呼?一部法规最初出台必然会和传统的观念及执行方式有重大冲击,关键是市场能检验其是否可行。当前,燃油税的推出无疑将节制社会上的油品浪费现象,极大地鼓励大家使用节能型清洁能源汽车,推动我国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一昩地等只会错失良机,因为国际油价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高。
再说说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我国的镇海基地已经完成注油,舟山基地也具备了储油条件,黄岛基地的首批储油罐亦宣告竣工,但是,我们的储备基地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到现在还没有下文。我们一直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我们一直采用的方式却是先做起来,等发现问题再说。环球能源网认为,早在我国开建镇海基地前我们就应该开展相关的立法工作,特别是应当汲取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而我国,现在除了准备建立四级储备体系这外,有关石油储备的管理法规还在考虑当中。石油储备归谁所有?由谁来管理?根据什么原则操作?如何保证油的品质?现在谁也说不清。但是,环球能源网通过了解发现,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石油储备公司,并且,目前地方政府储备的都是成品油。由于地方先行,将来中央一旦制定相关政策,又要进行新的整改,这样我们岂不是又走了弯路?
所以,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是不是应该转变思路,同时加快立法程序呢?如果我们的反应总是比市场慢了半怕,那么必将遭到市场的惩罚。
(来源:环球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