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战略石油储备的当务之急

战略石油储备的当务之急

      2007/7/3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

中国阀门网“五一”长假前,中国铁路如期完成第六次大提速,“主要干线客车运行速度将提高到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按照全球公认,在既有线路上实现列车200公里时速,标志着中国继高速公路迅速普及后,又跨入了高速铁路时代。疾速飞驰的列车,以每秒70米几乎与飓风风速相当的气势,风驰电掣,把越来越多的城市带入了北京、上海、广州的“一小时生活圈”、“两小时生活圈”。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在继续演绎高速“神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加速是在过去四年连续保持10%以上增长的基础上的加快,起点不俗。中国经济的繁荣期突破了以往最长3年的局限,本轮繁荣期到去年已经5年,至今仍在延续。

但无论火车提速还是经济加速,都比不上中国股市的膨胀速度,比不上中国人蜂拥入市的速度。沪深股市2007年迎来了难得的大牛市,沪综指在站上3000点关口后,一个月内大涨600点,深成指更是突破万点大关。股票市值20天增加3万亿元,甚至出现一天1万亿元的巨额增长。基金净值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地上涨,基民、股民赚得“盆满钵满”。赚钱效应使得大批的银行存款“奔入”股市,日开户新股民以18.8万(4月9日)、19.4万(4月10日)、20万(4月11日)、21.1万(4月12日)、23.2万(4月13日)、24.4万(4月16日)、25.2万(4月17日)、27.5万(4月18日)的加速度增长,四天新开户股民数量相当于2005年全年。 

中国速度令世人称畏,表现在方方面面。用权威人士的分析说,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和爬坡阶段,供给相当充裕,需求相对旺盛,两种力量碰撞,形成一股更强劲的合力;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提速、国际化程度提升,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大概就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当然,对速度也不能一味推崇。好比行车,高速行驶可尽早到达目的地,这是大多数驾车人的愿望。但速度太快了就容易出问题,容易翻车,欲速则不达。所以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要限速,也要宏观调控,也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从1993年开始酝酿,2004年得到正式批复,我国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山东黄岛、辽宁大连、浙江镇海和舟山等四个沿海重镇。截至目前,镇海基地已经完成注油,舟山基地也具备了注油条件,黄岛基地的首批储油罐宣告竣工。今明两年,我国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将全部投入使用,形成大约1200万吨的储备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初步保障。按照长期目标,我国将在15年时间内,建成大约6800万吨储备能力,相当于90天成品油净进口量,即国际能源署要求的成员国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达标线”。第二批、第三批基地的选址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建设正在加速,用不了多长时间,分布在沿海和内地的庞大储油罐群,将形成全新的人造景观。这件事情并不难做。第一批四个基地开始陆陆续续投入使用,但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它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运作?如何管理?责权利又怎样分配?谁也说不清楚。国际上,先行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事先立法,在储油设施未动工前,一应的游戏规则已然成形,并在相关利益方之间、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名正言顺,顺理成章。也许是文化不同,国情不同,习惯不同,同样的事情到了我们这里,顺序就颠倒了。不能说是拍脑袋决策,但至少是立法缺位,规矩缺位,依据不足,软件落后。

先干起来再说,我们习惯如此。但这并不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别人、别的国家早有成功的运作程序和经验。建设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当务之急恐怕是加快立法程序。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归谁所有、由谁管理?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如何定位?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程序吸收储备和动用储备?由于挥发会造成储备油品质下降,如何通过定期更换以保证油品品质?这些问题不能靠“摸着石头过河”解决,它山之石,前车之鉴,足够我们参考借鉴复制,而且不属于“盗版”,不涉及知识产权。

快与慢,相对而言。方向对头,程序合理,措施得当,速度就成为正面因素。否则,越快越糟糕,越快损失越大。磨刀不误砍柴工,经济建设不是打仗,不是搞运动,不能为速度而速度。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而石油储备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定规则更重要。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