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长庆奇迹”是如何实现的——长庆油气产量从快速增长到跨越式发展的调查

“长庆奇迹”是如何实现的——长庆油气产量从快速增长到跨越式发展的调查

      2007/7/3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9

中国阀门网】 步入发展大提速的长庆油田,今年上半年油气生产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之后,生产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到7月下旬,这个油田原油日产量达到32700吨新高点,按照这个运行速度,长庆油田公司今年油气当量跨越2000万吨的目标已成定局。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以低渗、低压、低产、难开发而著称,过去曾经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由于油层坚硬致密,被喻为难以对付的“磨刀石”,经济有效开发的难度非常大。长庆人迎难而上,挑战开发极限,攻克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低渗、特低渗油气田开发的奇迹:近6年,长庆油田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原油产量每年以百万吨幅度增长,2006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天然气从无到有,今年将达到107亿立方米;2006年油气当量攀升到1700万吨之后,又跨出了一大步,今年将实现2000万吨,在中国石油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持续快速发展到跨越式发展,长庆油田依靠什么在低渗透上创造了“长庆奇迹”?

  打开思路走出新天地

  广袤博大的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其地下构造复杂和油气储藏先天性不足的限制,决定了在这里寻找油气的艰难和坎坷。长庆油田在这个盆地37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思想的解放和宏观找油理论的形成,牵引长庆走出困境开拓出油气发展的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长庆油气勘探接连擒获大油田、大气田,源于两个重要的思想和思路,一个是“三个重新认识”的思想,一个是“甩出去,打下去”的勘探思路。随着科技进步和宏观找油找气理论的成熟,长庆提出了“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三个重新认识”。其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解放了长庆人的思想。

  要找到大油田、大气田,勘探思路的正确非常重要。西峰油田表面沉积着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将震波吸收得一干二净,是地震勘探的禁区。2001年,长庆在“三个重新认识”思想的指导下,石油勘探第三次上西峰终获重大突破,发现了西峰油田。这一勘探思想的实践在天然气勘探中亦获得历史性突破,接连发现了榆林气田、乌审气田和勘明储量5336立方米的苏里格特大型气田。近10年,长庆有多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在石油勘探方面,包括在陕北形成了7亿吨级的大型复合含油区,在陇东和姬塬分别拿下了探明储量超亿吨级的西峰、姬塬油田。天然气勘探形成三级储量万亿立方米的苏里格气田和靖边、榆林、乌审旗、子洲四个千亿立方米以上储量的大气田。

  姬塬地区的石油勘探历经五下六上的艰辛,随着勘探工作不断深入,尤其是在陕北、陇东勘探形成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长庆再一次下定了重上姬塬的决心。2003年对姬塬地区第六次勘探,长庆的科技工作者重新认识资源潜力,重新认识石油成藏规律,重新认识油藏富集特征,按照“甩出去,打下去”的新思路展开勘探,以发现新探区、新领域、新层系为重点,终于迎来了曙光。拿下了三级储量3亿吨的大油田,成为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

  在这一思路的牵引下,2004年到2006年,长庆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和“甩开预探一块、落实评价一块、开发实验一块”的部署,共钻探井、评价井300多口,落实了3个亿吨级规模的新含油区域。在天然气勘探中,实践甩开部署拿储量规模的思路,又发现了子洲、神木两个千亿立方米气田,进一步扩大了苏里格气田。为长庆加快天然气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科技创新攻克低渗透

  长庆人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成功的开发了渗透率为0.5毫达西的油藏,使长庆油气生产当量近7年平均以150—200万吨的幅度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增长的领跑者。

  从两个例子中可看出长庆开发特低渗油气田的艰难程度。1995年,安塞油田正式投入规模开发,其平均单井产量达到1.5吨,创造了我国低渗透油田成功开发的奇迹,而此时距发现安塞油田已过了整整12年。12年里,长庆的科技人员经历一次次技术攻关、开发试验的挫折和失败,创造了国内外著名的“安塞模式”。苏里格气田从2001年发现到2006年底才投入规模开发,期间,近300名科技人员坚守在毛乌素沙漠艰苦攻关、反复试验,为科学有效开发大气田付出了无数心血。长庆油田发展的历史,就是长庆人不断挑战低渗开发极限,从而实现开发技术不断突破的历史。
 
  储量3.4亿吨的安塞油田,有效渗透率仅为0.49个毫达西,是国内罕见的特低渗油田,就连多家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最后都不得不感叹:安塞油田无法达到经济开发。而长庆人迎难而上,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有效开发的技术难题,掌握了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正是低渗透油田开发主体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长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成功的开发出我国储量最大特低渗油田———靖安油田。

  长庆油田在开发低渗、特低渗油田上,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技术创新之路,每一次的成功都为后面更为艰巨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认识和创新实践,西峰油田平均有效渗透率不到5毫达西,其开发难度前所未遇。而长庆在3年内就建成百万吨生产能力,同样地质条件的姬塬油田,2年就建成百万吨生产能力。

  随着特低渗储量的增长,长庆油田公司确立了打造我国低渗透油气田研发中心的战略目标,把目光转移到攻克0.3毫达西油藏的更高目标上。2003年专门成立了项目组展开攻关、试验,使这一重大科技攻关试验,从西峰油田延伸到安塞、姬塬油田,近3年,围绕0.3毫达西油藏开发试验而部署的钻井超过300口,在超前注水、井网优化、提高单井产量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重大世界性难题的突破,将为长庆乃至几十亿吨特低渗石油储量的经济开发带来广阔的前景。
 
  技术创新同样使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迎来了春天,国内目前储量规模最大的苏里格整装气田,经过5年科技攻关,2006年实现成功开发后,当年就建成12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今年,长庆加大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围绕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成本的一系列科研攻关项目也紧锣密鼓的展开,年内,这个气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亿立方米。
 
  众志成城开拓大场面
 
  经过37年发展的长庆油田,继承融合了军队文化、延安精神和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从而形成了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当年为了拿下大油田,参加会战的职工从陕西咸阳跋涉350公里,跑步上陇东,“三顶帐蓬一口锅“的艰苦创业经历,见证了长庆人奉献能源、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几代长庆人为长庆油田的发展,用辛勤的汗水托起了我国又一个特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

  多年来,油田想方设法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一线员工吃工作餐不用花钱,洗澡有淋浴器,倒班点实现公寓化管理,网络延伸到基层井站,实行团体保险,各种图书杂志也被直接订到了班组,一线员工带薪休假成为制度被确定下来……这都是近几年逐步实现的。特别是近5年来,油田给一线配备和赠送的文体生活用品价值5000多万元,投入5亿多元对工业场站的安全隐患和噪音进行了治理,员工的收入和福利逐年提高。作为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我为祖国献石油成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

  地处陕甘宁蒙老、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异常艰苦的长庆油田,在实践中形成了“发展长庆、回报员工、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价值观,给员工创造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环境。

  荒凉的大山里,生活是极为单调的。陇东油田庆西作业区镇28井是一口边远井,这口井的值班房被用4米多高的铁架支撑在空中,就像一座吊角楼,严军和妻子王晓英,5年来就住在“吊角楼”里,以油井为伴,使镇28井这口高产井一直高效开发。“好汉坡”、“木二转”、“靖二联”,这些代表着长庆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的闪光亮点,昭示着一批又一批的长庆员工,积极投身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火热生活。油气旺人气旺的长庆油田,在向社会贡献着宝贵的能源的同时,也创造着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是支撑企业大厦的基石,也是企业的活力所在。

(来源:科技日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