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首席:赵文智 记者:朴淑瑜 唐婷 时间:2007年7月12日 地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者按 一直以来,能源是国家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勘探和开发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对缓解我国原油需求过快增长给国家能源安全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及有效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0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启动“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项目。项目主要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等14家单位共13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项目组研发出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四方面13项新技术。其中的低效气藏“甜点”预测技术,为高产井部署提供了保障,并在苏里格气田低丰度储量动用与产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理论和技术为满足国家能源需求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夏日的上午,如火的骄阳催促着人们不断加快脚步。而办公室内,973计划项目“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首席专家赵文智也是非常忙碌。落座之后,记者与赵文智聊起了该项目立项以来在石油勘探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记者:我国原油需求增长很快,给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了很大压力。那这个项目是不是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呢? 赵文智:是的。勘探和开发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对缓解我国原油需求过快增长给国家能源安全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及有效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那项目启动时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处于什么状况的呢? 赵文智:经过近20年的科技攻关,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勘探发现的天然气储量规模也越来越大。2001年项目启动时,全国探明天然气储量2.9万亿立方米(不含溶解气),天然气产量277亿立方米,储采比为79。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不足10%。 记者:在天然气开发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困难? 赵文智:我国天然气资源品位差异悬殊,明显存在“富矿”与“贫矿”之分。立项之初,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高效部分占30%,而低效部分占70%。在尚未探明的剩余天然气资源中,大致也是这样一个比例。 预测显示,未来10到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大。要满足对天然气的需求,必须解决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对高效天然气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客观评价与有效发现,这是储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二是对低效天然气资源实现经济开发,这是确保我国天然气产量能有大幅度增长和长期稳定保持的关键。 记者:那围绕这两个难题,项目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赵文智:200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启动“高效天然气藏形成分布与凝析、低效气藏经济开发的基础研究”项目。项目主要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塔里木、西南、长庆、青海油气田分公司等14家单位共13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 我们紧紧围绕制约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两大难题,重点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不同类型母质成气机理与有效性;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机制与高效大气田形成机理;天然气藏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有效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低效与凝析气藏最大与最佳采气机理。 从高效气源灶、有效的成藏过程及优质成藏要素组合三个方面提出高效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评价指标,回答高效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问题。针对我国天然气藏地质特点,建立气藏地球物理响应的理论基础,发展并完善实用技术,实现对天然气藏的有效发现。阐明我国典型低效气藏的成因机理,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式,提供低效气藏高效改造与保护的理论技术与实用技术。发展并完善凝析气藏气/液/固复杂相态与渗流理论,为实现凝析、低效气藏的经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家提出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建议,为制定天然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记者:经过5年的工作,项目组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赵文智:我们创新了三项基础理论:以成藏动力学为主线,研究气源灶成气、成藏过程与要素组合三个有效性,初步建立了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理论,推动了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发展;二是系统研究天然气藏地震散射和子波衰减特征,提出小波衰减和叠前衰减新理论,初步建立了天然气藏地震衰减理论体系,为天然气藏的地震有效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有,我们揭示出凝析气相变过程中固相析出规律,建立了凝析气藏的气/液/固三相相态理论,推进了凝析气藏的相态理论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研发出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四方面13项新技术。其中的低效气藏“甜点”预测技术,为高产井部署提供了保障,并在苏里格气田低丰度储量动用与产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这些理论和新技术在缓解国家能源需求上是否发挥了作用呢? 赵文智:我们取得的这些理论和技术为满足国家能源需求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首次对我国陆上与近海盆地高效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可供实施的勘探建议,为国家制定天然气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五年内,向我国石油勘探生产部门提供钻探目标7个,6个被采纳实施,2口井获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增加天然气探明储量1760亿立方米做出重要贡献,占中国石油五年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4%。 地震叠前信息直接检测气层技术直接指导苏里格气田高产井的部署,成功率达到了86.7%,为苏里格大气田的开发发挥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我们开发出来的天然气藏高效改造与保护方法及系列新产品,应用在柴达木、塔里木、吉林等油气田,使气井单井产量提高了1—2倍。 凝析气藏气/液/固三相相态理论与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技术直接用于牙哈凝析气田高效经济开发,使凝析油产量增加了325万吨,提高凝析油采收率25%。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累计新增产值1.63亿元。 记者:取得了这么多的成果,那你们下一步都有哪些工作计划呢? 赵文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凝聚力的科学家群体,这支研究队伍已成为我国天然气地质、地球物理与开发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方面的代表力量。虽然973高效天然气项目已经结题,但是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滞。 当前我国天然气工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50年是天然气的大发展时期。前期973项目提出加快利用高效天然气资源是增加储量和产量的捷径,但其总量只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1/3左右,其余2/3主要是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在当前已探明的5.3万亿立方米储量中,中低丰度储量占73%。 近年来的技术突破已实现对中低丰度大气田的经济动用,未来发展经济效益还将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中低丰度天然气资源作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对其实现大规模有效发现和利用,对确保我国天然气工业长期快速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大面积成藏在地质条件上有特殊性,诸多机理问题尚未解决,现有的天然气地质理论还不能有效指导中低丰度大气田的勘探,亟待创新和发展;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具有储层低孔隙、低渗透、气水边界与储层物性边界不明显的特征,常规天然气藏地震识别与开发理论具有不适用性,相关技术研发缺少理论基础,亟待创新和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中低丰度大气田形成与分布、有效发现与开发三方面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 为此,我们向国家提出建议,继续开展973项目“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大面积成藏机理与有效开发的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得到批准立项,正式启动。我们项目组成员正在认真制定项目的计划任务,相信再通过5年研究,能够初步建立中低丰度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地震波传播理论、有效开发的理论,发展和完善我国天然气基础理论;研发中低丰度大气田勘探评价、地震有效识别与有效开发技术,应用于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拓展中低丰度大气田勘探新领域,提高中低丰度大气田发现率,提升中低丰度大气田产能,为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