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兰州石化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扫描

兰州石化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扫描

      2007/7/2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51

中国阀门网】 7月15日,兰州石化公司企业内部网的汇总表里详细地列举了各二级单位和机关处室300多条节能降耗项目,同时还注明了具体措施、建议、负责人等。这是兰州石化对各单位和机关处室降本增效工作细化和量化考核的一项特殊举措。

  兰州石化公司地处黄河上游,是环保的敏感区域,对节能减排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护母亲河,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建立节能长效机制;治污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力度,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去年节能2.2857万吨标准煤、节水338万吨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累计节能4.3857万吨标准煤,节水150万吨。

  加强管理,建立节能长效机制

  兰州石化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摆在企业优先位置,完善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员工为中心的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环境为中心的清洁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先后补充、完善了《兰州石化分公司能源管理办法》等能源系统综合性管理制度和单项管理考核办法。为确保完成今年节能节水任务和装置达标计划,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产品节能量、节水量及装置达标指标,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制定措施,并且做到了调度、技术、节能三位一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公司坚持组织监测单位和有关人员每月对重点考核的工艺加热炉进行测试,并作为考核依据。2006年,炼油加热炉热效率平均为89.23%,同比提高0.15%;烯烃裂解加热炉运行水平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13台裂解炉的平均热效率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有效地保证了工艺加热炉的经济运行。

  治污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兰州石化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总量成倍增长的同时,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资源优化、结构优化、能源优化和公用工程优化,实现了增产不增污,以及污水、废气的稳定达标排放,达标率在98%以上,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总量及主要污染物稳中有降,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长足进步。

  近年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成了31项“三废”治理工程,经过不懈努力,火炬熄灭了,化肥厂黄烟不见了踪影,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废气综合治理和废渣无害化填埋处置。

  兰州石化大力开展“创建节能节水型企业”活动,按照“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终水回用”的原则,统筹研究水资源分级利用和污水有效治理及回用。通过实施换热冷却器改造、循环水回收利用、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低温水回收利用等19项节能节水措施,累计节约水资源1780万吨。

  兰州石化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立足应用、推进共享、注重创新、追求卓越”的要求,加大研究和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技术,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实现水资源、蒸汽资源的梯级利用。

  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力度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兰州石化加大了技术投入力度,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装置,消除瓶颈,提高节能节水技术含量,为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

  2006年,公司对炼油系统进行蒸汽管网治理及凝结水回收优化,优化方案实施后,蒸汽热值和用汽效率得到了提高,蒸汽消耗值比优化前每小时减少了60吨,凝结水管网功能健全,每小时多回收凝结水120吨。公司在化工系统伴热改造中,将原来用蒸汽伴热的管线改用蒸汽冷凝水余热伴热,每年节约蒸汽17万吨。

  炼油厂年140万吨重催装置余热锅炉在日常运行中由于排烟温度高、出口蒸汽温度低等原因,蒸汽效率低下。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取消汽包及蒸发段受热面,采用省煤器系统,提高了低温段入口水温度;采用正压防爆固定旋转式蒸汽吹灰器,降低了排烟温度;对燃烧器进行改造,使炉膛达到稳定的燃烧工况。余热锅炉改造后,排烟温度从改造前的220摄氏度降低到160摄氏度,过热段的出口蒸汽温度由原来360摄氏度提高到400摄氏度,每小时平均多产中压蒸汽10吨,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70.5万元。

  在生产中,由于冷凝水中含有大量油类物质,影响了冷凝水的再利用。公司在动力厂采用每小时100吨高温凝结水除油、除铁技术后,带来了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益。

(来源:中国石油报 )

热门关键词:节能 减排工作 扫描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