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如同婚姻中出现的“七年之痒”,您在职场中遇到了“三年之痒”吗?所谓职场中的“三年之痒”就是人生处于二十五六岁的光景,没有了初入社会时的新鲜感,对工作有一些失望,所从事的不是自己最想做的,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些迷茫,看不清自己的锦绣前程在哪里?
案例一:
小董毕业于南京某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杭州,在杭州某设计院一工作就是三年,在刚工作的时候,她很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不时的为能够学到许多新东西而快乐,每天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昂。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老板交给她的工作都是些事务性的琐碎工作,里面可以学习的新东西早已经学完,自己的能力好久都没有什么长进;而且觉得公司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3年下来,小董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已毫无热情可言。她想做其他工作,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工作做起,继续现在的工作又提不起丝毫的热情,为此她苦恼不已。她无奈的笑道:“我和我的工作,就像走进了3年之痒!”
分析:
我们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在对这个案例进行了解分析之后,认为目前的工作对于她来说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心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很危险的,轻者只是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惫感,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职业发展的重大挫折,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拔剑四顾心茫然!对于小董来说,分析产生困惑的原因才是成功度过“三年之痒”,走好职场下一步的关键,我们建议她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找准自身定位,二十五六岁,应该对自己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看自己的能力和这份工作是否真正的适合,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案例二:
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的高先生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也比较顺利的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和自己专业也比较对口,但是由于上司是技术出身的,比较重视技术开发,自己在项目组中和其他同事相比,技术不是特别出色,所以总是受不到上司的重视,工作了这么多年,各个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提升,以前大学时代的理想抱负,都被现实世界的残酷竞争给打碎了,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失落和疲倦,他想寻求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发展的工作,但是又不知从什么工作做起?
分析:
高先生的情况也是经历“三年之痒”的症候之一,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工作感到失落疲倦。对于高先生来说,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许曾经是众望所归的天之骄子,但是走进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才发现,自己既不是鲸鱼也不是鲨鱼,比自己强的人才很多很多,曾经的理想抱负,不知如何去实现!我们独之秀职业规划机构在对高先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建议高先生,现在的你再也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和初出茅庐的新人,所有的人开始用成熟的标尺来衡量你,在这个时候,对一些东西开始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高先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危机的存在,如果觉得自身能力不胜业务要求,建议高先生应该及时的为自己培训充电。
专家建议:
其实很多正在经历或是已经经历过职场“三年之痒”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自身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年轻时容易心浮气躁,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久而久之,对工作失去激情,虽然激情不是规划来的,但有规划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保持激情,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清晰,弯路就会走得越少,茫然困惑而痒的症状就会越轻。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