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人才切忌备而不用 人才非钱财不可以随意存取

人才切忌备而不用 人才非钱财不可以随意存取

      2007/6/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4

中国阀门网】  毫不隐讳地说,每当我听到或看到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大讲所谓的人才储备、建立人才库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感慨。

    谁都知道,人是动态的,人是要变化的,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仅仅把人作为一个静态不变的“物品”而放入“仓库”“储备”起来,那结果将会怎样,很让人不可思议。

    人才是民族之瑰宝,国家之栋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知识为主导,以高科技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出现,人才作为世界最宝贵和最稀缺的资源,已经成为各地争夺的第一资源。

    一般情况下,人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再现型”人才。

    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也都是由他们来完成。

    二是“创造型”人才。

    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强,善于综合,在专业研究上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他们是企业的中坚,是使企业实现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领导型”人才。

    他们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是人才中最优秀的部分,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人才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大肆招揽人才,还美其名曰是人才储备。这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某国有企业在全国各地招进了大批人才进行“人才储备”,相当长一段时间让绝大多数人才干学非所用的工作。还有一个民营企业,不惜重金聘任了一大批既有学位、又懂管理、技术、销售等人才,对外号称有多少多少博士、硕士、学士,企业人才储备充分,生产、科研能力强等等,使企业一下子增加了知名度,提升了形象。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用上这些博士、硕士、学士的没多少,只有一小部分人的一小部分才能得以施展,没多久,不仅被“闲置”的人有意见,被使用的人也有意见,结果这些“储备”的人才一周之内全部离去。

    企业对待人才,一定要改变重储备、轻培养的传统做法,笔者的观点是,使用比储备要好。如果要储备,不是储备人才,而是要储备人才的才能和技术。因为,人才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使在使用中暴露一些缺点和毛病,也可以在使用中纠正和改正,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而储备,仅仅视其为静态的人才,不去或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其作用,尤其是不主动开发和挖掘其内在蕴藏的巨大潜能,结果,时间一长,要么是形势变化使原来的人才不成其为人才了,要么是人才的才能得不到施展而另寻他路了。

    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进行适量的“人才储备”不是坏事,但过量盲目地储备人才,必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人才不是金钱,不可以随意存取。人才的理想实现感很强,如果被无端闲置或另做他用,必会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发展没有人才不行,但大量的“人才储备”也并非企业发展的妙策。在这一点上,我建议一些企业好好学习微软的用人之道,被称为“精英俱乐部”的微软公司信奉并一贯坚持的是“宁缺毋滥”的人才管理原则,即使某个重要职位暂时空缺,虽然一定时间里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做到不急不躁,把空缺的位置留给最合适的人才。

(来源:经济参考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