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小点子调制“节能餐” 孤东采油巧用泵

小点子调制“节能餐” 孤东采油巧用泵

      2007/6/2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72

中国阀门网】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目前孤东采油厂的万元产值综合单耗、万元产值生产单耗、产液量生产单耗和产液量综合单耗等指标在胜利油田各单位中处于较低水平。采油厂在消化原材料涨价的不利因素和油水井开井数增加、用能总需求逐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2005年总用能由2004年的26440吨标煤降为25640吨标煤,2006年再降为24580吨标煤,两年共下降1860吨标煤,用能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机械采油、注水、输油、加热炉和锅炉等五大系统设备运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采油厂取得了如此的成绩?    

    坚决淘汰高耗能设备,精心调制"节能餐"    

    在孤东采油厂,人们最推崇的一个经营理念,就是"小马拉小车,大马拉大车"。技术可以追求先进,但不能出现"技术剩余"、"能力过剩",够用就行。装备可以现代化,但不能"大马拉小车","大马就得拉大车","有多大力就得使出多大的劲"。该厂耗能设备多达数万台,有的设备运行已20多年,设备新度系统不到0.4,有不少设备属高耗能设备,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理念,采油厂每季度组织技术人员对抽油机生产存在的"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编制工艺设备耗状况分析报告,制定了上6型轻型抽油机、抽油机互换、淘汰高能耗抽油机等措施,共更换了8型机以下节能型双驴头抽油机等轻型抽油机30多台,实施抽油机调整互换40多台,把它们放到更合适的"岗位"上,让高耗电抽油机"下岗"、"换岗",低耗电抽油机"上岗"。同时,对地层供液不足的油井,逐一排查并加以核算后,对25口高含水、无效、低效采油井采取停开或间开措施,让它们发挥"余热"。泵挂深度这项参数在抽油参数里,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参数,就是下泵深度。然而对于这一平常的参数,采油厂却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参数上做文章,可就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此,一场以"泵挂深度专项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攻坚战役激情上演。    

    下泵深度大,意味着抽油机做功多,从而造成单耗高。缘何下泵深度居"深"不"浅"呢?原来,为了提高油井作业成功率,方案编制者设计的下泵深度偏大,虽然作业成功率提高了,但单耗也上去了,过深的下泵深度不仅制约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样会沉没潜在的效益。调查显示,全厂1505口机采井中,平均动液面480米,平均泵挂深度945米,平均沉没度达465米,平均泵效60.5%。理论上讲,平均沉没度在200米以上,就可以保证油井的正常的生产,因此大有潜力可挖。    

    为提高下泵深度治理的整体质量,采油厂坚持做到设计的优化、工况管理、液面测定的同频共振,治理工作有条不紊、整体推进,使作业调整下泵深度达到科学化与规范化。对于正常生产的油井,突出在工况优化上狠下功夫,做到油井生产动态的密切跟踪,及时调整生产参数,协调供排关系,保持合理的油井沉没度。2006年全年实施调整泵挂深度165井次,使下泵深度得以优化,平均泵挂深度上提150米,泵效提高6.5%,平均单耗下降15千瓦时/日,实现了降耗、节能和油井增寿的"一箭三雕"。    

[Page]

   目前注聚站注聚泵全部安装了变频器,但主要只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由于近1/3注聚泵理论流量超过设计要求的供液量,造成注聚泵低频运行,也就是常见的"大马拉小车",造成注聚单耗偏高。三采中心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低剪切调节阀并投入推广应用,通过调节阀门开度,使注聚泵接近满负荷运转,减少低频运行5台,少开注聚泵3台,日节电920千瓦时,同时减少了注聚泵的占用,可谓一举两得。稠油井注汽下电热杆工艺由于可以明显改善开采效果,一度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因其属典型的"电老虎",2005年以来,采油厂果断决策,将该工艺淘汰出局,这也是采油厂"以产量论英雄"向"以效益论英雄"理念的转变。    

    随着注汽锅炉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的老化,注汽锅炉的热效率逐年下降。采油厂在进行注汽锅炉热效率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淘汰了热效率低于74%、吨汽耗油量大于65千克的9.3吨/小时注汽锅炉2台,让其"光荣退休"。    

    节能不做呼喊派,降耗要有完善的机制    

    几年来,在节能降耗方面,孤东采油厂没有提出过响亮的口号,也没有制定惹人注意的硬指标。善于实干的孤东人已将节能降耗要求"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管理机制上加以落实。    

    面对产量成本双重压力,采油厂充分认识到职工是蕴藏智慧的宝库,坚持把依靠职工攻坚破难促发展的思想,引导职工树立"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点燃职工节能激情,打破传统的工作思路,坚持科技与管理双轮驱动、控制与挖潜并举,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实现了由"扫浮财、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向"系统优化运行,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转变,从制度和管理机制上奠定了节能降耗的基础。一是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每月召开一次节能专题汇报协调会,各基层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将节能节水挖潜指标落实到班组、人头,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升油、一团棉纱入手,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二是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年初与各三级单位签定节能军令状,通过建立和完善节能节水检查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指标作为基层队一项重要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三是加大设备能耗水平检测工作,建立了低效、高能耗的工艺和设备退出机制。通过实施ABC分类管理,对能耗大、能耗指标偏高的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将耗能高的设备淘汰出局。四是加大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先后引进变频器等节能设备200多台(套),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建立了节电节水示范区5个,通过优化油井生产参数,调整"五率一线"等措施,改善了油井节电效果。仅此一项,全年共节电212万千瓦时,带动了整体节能降耗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通过发动职工开展小改小革、青工创新创效、QC小组攻关活动等,着力解决资源节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课题。针对注汽锅炉热效率下降的难题,QC小组成员对锅炉风门开度、油阀开度、燃油压力三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找出了三个参数的最佳配合,通过优化注汽操作参数,提高锅炉了热效率,注汽锅炉热效率由原来的不到82%提高到84.6%以上。    

[Page]

   采油厂约有10%左右的油井存在严重的供液不足、油井液面呈现逐年下降,产液量低、电耗高、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尤其是低渗透、低效率区块,高能耗的稠油井,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为降低油井能耗,该厂通过采用螺杆泵采油工艺取代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生产工艺的机采系统技术改造,但仍有不少稠油井不能满足螺杆泵抽油装置的生产工艺要求,存在油泵空抽、能耗高的现象。为此,他们开展了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在油田螺杆泵油井上的试验应用,先后在KD701、KD701-1和KD44X1等油井上分别应用ACS400型和VF-A5P型变频调速控制柜6台,其中KD44X1井日节电效果达到180千瓦时。据统计,6台变频调速控制柜已累计节电达52万千瓦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油井抽油装置空抽问题,节约了电能,提高了油井系统效率。同时,他们还针对部分稠油井电加热杆、管耗电量高的实际情况以及油井生产参数运行实际情况,对部分电加热井应用了节能变频装置,通过合理优化降低电加热频率,减少电加热耗电。目前已安装应用油井变频节能装置12台,累计节约电能达68万千瓦时。    

    采油厂耗能测试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机械采油、注水、输油、加热炉和锅炉系统运行效率分别为19.8%、54.3%、76.5%、69.9%、84.6%,比2004年的18.7%、53.1%、75.8%、69.1%、83.7%,分别提高1.1%、1.2%、0.7%、0.8%、0.9%,五大系统设备运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让节约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节约好像针挑土,浪费犹如水推沙。"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一团棉纱……能创造多大经济效益?采油厂在全员开展的节约节能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发动职工为节约献出自己的"小点子"、"小绝招"、"小技巧",在细枝末节上"鼓捣",把身边的节约小事当成习惯来做,由此取得的节能降耗效果也相当可观。    

    "小点子"-细微之处见精神。员工小谢的节约小点子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打水只打半壶,当问及为什么只打半壶水,小谢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主要是因为每天早晨打水的时候,每个壶里都剩半壶水,这样都白白地倒掉,浪费掉了宝贵的纯净水,也浪费了烧水的电。这几年,基层队均安装了场地照明灯,在她的建议下加装了24套定时控制开关,根据冬夏季确定不同的启闭时间,每天可减少开灯2小时,减少了无效用电时间,平均每天可节电8千瓦时左右。喝多少,打多少,把开会时没有喝完的水带走,这样的事再简单不过了,但机关和基层队如果每个人都像她那样,每年节约的水和电也很可观,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可贵的节约精神,也从中体会到孤东人看似"小气"的节能意识。    

    "小绝招"-招数虽小效果好。三采中心注聚一队职工王来庆在介绍他的节约"小绝招"时谈到,他们站注聚泵全部安装了变频器,虽然大家都知道变频器能节电,但究竟为什么会节电、如何操作更节电谁都不太明白。他开始也是三思不得解,后来向技术人员请教,并用钳型电流表测试了多台注聚泵不同频率下注聚泵电机电流、注聚泵流量变化,发现低频运行时单耗高,尤其是低于20赫兹时单耗偏高,而35-45赫兹范围内单耗最低,单耗高低相差0.8千瓦时/立方米。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在严格执行注聚井配注的前提下,根据现场情况对注聚泵调整变频器运行参数,对欠注井采用与备用泵合注时,减少低频合注时间,尽可能让注聚泵在35-45赫兹范围内运行,达到了很好的节电效果。他说"按此’小绝招’操作,一年下来,我站可节电约15万千瓦时呢。"    

    "小技巧"――掌握不难靠琢磨。说起加盘根技术,采油工人人都会操作,可要想使盘根加得不漏油、寿命长还要节电,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且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采油一矿采油11队工程技术员刘辉在反复观察中发现,加盘根的松紧会引起抽油机运转电流的变化,在和同事们反复试验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溜边到底,三转一回头"的加盘根九字法,简称"刘辉式"加盘根工作法。"溜边到底"是指加盘根时先抹黄油进行充分润滑后,将盘根顺着盘根盒溜边加到底,"三转一回头"是指加完盘根后当盘根盒里的隔栏吃劲后,盘根盒紧上三圈左右,再回转一圈左右,既保证了盘根松紧度适中,又保证了井口密封良好不漏油。    

    如今,"刘辉式"加盘根工作法已在孤东采油一矿全面推广。应用该工作法后,有效地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油井摩擦能耗,全矿的油井单耗平均下降了1.5千瓦时/日,一年下来,节电效果非常可观。    

(来源:国际能源网 )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行业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