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专家称2008年将是中国游戏人才最大的机遇

专家称2008年将是中国游戏人才最大的机遇

      2007/6/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9

中国阀门网】    目前,游戏行业全面推进,各大游戏企业缺乏有经验的游戏人才,职业培训进一步带动“才市”火爆,从而,2008年中国游戏人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美国著名媒体《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登出了一篇中国大陆游戏市场的分析文章,“中国仅网络游戏中的MMORPG市场总额已经在2005年达到4亿6千万美元,在2006年 
非常有希望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网络游戏市场的龙头老大。” 

    据CNNIC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1.23亿,其中网络游戏用户就已超过2900万。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市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要优先发展游戏动漫创意产业等六个产业基地(带),要使创意产业成为未来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离不开专业人才资源的供给,这就给广大的社会职业者、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中华英才、前程无忧等人才网站发布的游戏职位的统计显示:平均每月发布的游戏人才招聘信息接近2000个!招聘人数超过20000人次!盛大网络人力资源负责人说过,盛大目前最缺乏的有经验的游戏开发人员,特别是拥有项目操作、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端游戏专业人才。九城、网易、金山等游戏巨头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北京地区负责人陈老师说,目前游戏产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设计、开发人才,未来3至5年内,人员需求将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游戏学院的职业培训,所针对正是企业最看重的求职人员三大要素而设置的,即技能、经验、发展潜力。以“多层立体教学模式,无缝连接职场生涯”的独特的教育模式,把培训学员置于核心,通过实体支持、实践支持、技能学习等多层服务,达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目前毕业生就业“非常好”!据11月中旬发布的统计表明,今年有1823名毕业生走上了游戏岗位,就业率超过80%!对目前竞争之大的就业市场,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兴奋剂”。 

    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的游戏盛宴 

    对于一个符合游戏企业需求的人才,职业培训机构的培养体系是否完备、培养模式的先进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毕竟,一个“好”的游戏培训机构不仅担负“育才”的职能,更应该在“成才”上为广大有志于从事游戏行业提供便利,提供更加合理、顺畅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就业市场而言,衡量一家“好”的培训机构标准就是:就业效果就是硬道理!“如果久而久之保持我们的标准和质量,那么在这个行业的口碑和发展前景都是不错的,因为培训效果是最终追求的目标。”游戏学院陈老师补充到。 

    以游戏学院北京培训中心为例,共与400多家游戏企业签订了实习、就业、定向培养等协议。课程通过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CGIA)和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NITE),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认可的游戏人才培训基地;在办学实践中,创新采用了“订单培养”模式,“实习就业”模式,“专业、实体”模式等三种有效模式,给职业教育带来新气象。 

    陈老师介绍,最近游戏学院出台了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推出《北京游戏名企大中专毕业生定向委培》计划,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大中专毕业生“量身打造”的课程,依据gamecollege v4.0课程体系,通过对学员的入学测试,各校区老师会依据学员的特长、基础、喜好,做出综合评价,然后进入《企业定向委培班》学习。“也就是说,如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游戏运营管理、游戏造型与色彩、场景与角色、动画与特效、游戏3D项目实践、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络游戏引擎实现、网络游戏实战开发等游戏设计与开发核心课程,学生可从兴趣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除此之外,游戏学院还将组织高校游戏课程讲座;游戏企业观摩;游戏学院校区、游戏工厂参观;游戏项目开发零接触等丰富活动。目前正积极的组织,同时也欢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市场等相关单位合作。 

    是去考一个证书,还是去学一门的技能?对于大学生等求职者而言,“技能+学历”将是投身新兴行业比较不错的选择! 

    虽然目前中国的游戏产业还比不上美国、日韩,但中国拥有无法预计的、巨大的潜在市场,拥有丰富的可以作为游戏产业核心的文化资源和资本,随着08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游戏职业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最火爆的职业之一,如果大中专毕业生将这些条件与职业教育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他们的职业生涯必定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成功之路!

(来源:摘自中国经济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