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知识产权管理面临人才缺口

知识产权管理面临人才缺口

      2007/6/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2

中国阀门网

  有的专利代理人不懂如何撰写申请专利时的“权利要求书”,结果导致权利人遭遇纠纷时无法“正当防卫”;某企业为了聘用一位有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毕业生,竟然“苦苦寻觅”了好几年……在昨天由市知识产权局召开的“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专题座谈会上,知识产权人才的缺乏,引起政府、企业和学界有关人士热议。

  “量”和“质”皆不足

  知识产权人才,通常包括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者,以及从事中介服务的代理人、律师等。数据显示,上海现有50余家专利代理公司、400多名代理人、90余名知识产权专业律师。虽然和几年前相比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本市专利申请量和有关诉讼案件的增长相比,人才数量的缺口显而易见。

  科技型企业同样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上海杰事杰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云非举例,他们今年终于结束多年“苦寻”,找到一名有工科背景、有技术工作经验的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尽管现在有上海大学等高校正在培养具有理工、法学双重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但和“求贤若渴”的企业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物竞天择”培养人才

  沪上某科研院所负责人建议,是否可吸引海外专利律师事务所和代理机构进入国内,通过透明公开的竞争,提高中介人才的整体水平。

  专家举例,目前外资机构的服务水平总体上较高,但由于种种限制,国外机构尚无法直接进入中国。其实外资入驻是把“双刃剑”。上大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认为,外资机构如可进入,势必会吸引大量年轻人才,这并非坏事。外资机构就如同“博士后”工作站,能给予国内人才最佳的锻炼机会。但四五年之后,一定要让他们“回来”,为本国的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如何用好外资机构的“溢出效应”,值得研究。

  “伯乐精神”用好人才

  在科技型企业中,相对于技术、产品、市场等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恐怕是“非主流”的,它并非直接和产品、销售挂钩。如何让这个岗位上的“非主流”人才发挥主动性?


(来源:解放日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