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跳跃式发展中的沈阳工业”系列报道之二

“跳跃式发展中的沈阳工业”系列报道之二

      2007/5/3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46

中国阀门网】 

  “跳跃式发展中的沈阳工业”系列报道之二

  改革攻坚 山河重整气象新

  从2003年到2007年,整整五载,经历改革调整的沈阳工业,后发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正步入全面腾飞。

  以东西南北四大空间为载体,沈阳工业全面开花,新入驻企业成批量开工,自主创新捷报频传,沈西工业走廊建设更是进入了黄金期,今春已开工数百家企业,仅细河经济区一个星期就有96家企业开工,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51家企业开工,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

  沈阳工业的振兴是以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为标志的,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超速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战略和腹地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的实施,一条由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六城市组成的沿海开放线,再加上沈西工业走廊从北向南延伸逐步与沿海开放线相对接,在我省的地图上恰好形成一个“T”字阵形,构成了我省开放与发展的新格局。我省正在以中部的装备制造业为根基,以沿海六城市为开放的前沿阵地,迎着海风,向世界展示着像海洋一样的广阔胸襟,承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借着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春风,建设着新型工业基地。

  为这一“T型台”提供牢固支撑的,就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沈西工业走廊的建设。未来的沈西工业走廊将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一根轴线,带动我省整个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心城市,近年来,沈阳装备制造业超速发展,2006年,沈阳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1647亿元,增长46.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0%。今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36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分别增长57%。今天的沈阳装备制造业不仅不断强壮起来,而且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重大提升。

  国企改革,激活了沈阳工业底蕴深厚的存量资源和技术能力,带动了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早在建国初期,沈阳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当时就以大型装备制造著称全国,正是由于这一基础,使沈阳至今保持着大型装备制造的优势,且拥有全国最好的技术力量和优秀的技工队伍,正是这种老国企形成的工业文明,使沈阳工业文脉得以薪火相传,为沈阳形成今天的新型工业基地打下了文化基础和存量技术优势。

  自1986年以来,沈阳市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国企改革之路,但直到2002年深层次矛盾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从2002年开始,沈阳市从最根本的体制机制问题着手进行改革,从而找到了国企改革的突破口,特别是2003年国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沈阳的国企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沈阳市通过整合中小企业资产,盘活了闲置资产100多亿元,使之向具有代表性的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将产品工作原理相近、生产工艺相同、目标市场相同的优势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从而使一批国有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沈阳市还对国有企业实施系列性改造,突破过去“就工业抓工业、就企业抓企业、就改造抓改造”的局限,按照“搬迁、并轨、改造、升级、就业”的10字方针,把企业搬迁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与解决职工内债结合起来,与完善社保体系结合起来,与促进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几年来,沈阳市累计投入56亿元解决国有股权收益问题,到2006年底,沈阳市基本结束了计划经济历史,了结了历史问题,全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沈阳市对1000多户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转制,对87户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了关闭破产。2005年开始,又着手推进24户重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目前已有22户基本完成重组改制。

  国企改革,激活了沈阳底蕴深厚的存量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沈阳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且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国有企业成长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成为沈阳市乃至全省的重点骨干企业,产业集群迅速成长,重大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沈阳市及我省新型工业体系的微观基础,挺起了沈阳市乃至我省的工业脊梁。

  铁西工业区的破茧化蝶,凝聚了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智慧和魄力,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突破性的示范效应

  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七五”末期,这里就形成了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工业为主体,具有较强产品配套成套能力的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基地,其主要产品及技术代表着国家水平,拥有30万产业工人,是国内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工业聚集区。因此,它从13万工人下岗、企业平均负债率90%的困境中重获新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来说,具有突破性的示范效应,因此,铁西区的改革是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鸿篇巨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2002年6月,为唱好铁西工业区改造的这出重头戏,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个打破原有体制的重大决策,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建铁西新区,并赋予铁西新区规划审批、土地出让、配套费收缴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整合、扩大了两区体制优势、政策优势、空间优势、存量优势。铁西新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实施“东搬西建”战略,对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系列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改造,从而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空间问题、企业改造升级的资金问题和职工转变身份再就业问题。5年多来,铁西新区共搬迁企业212户,筹措改造资金150亿元。

  如今铁西新区已破茧化蝶,成为一个各种社会矛盾都得到较好解决的和谐城区,基本偿清了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医疗费等35亿元内债;政府投入19亿元资金对40户重点国有企业的40亿元债权、股权进行缩水回购,结束了束缚企业发展的债务链;完成了13万名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所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并轨和身份转换,并基本实现了再就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取得了显著效果,经济建设全面突围,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工业重获新生。为集中发展装备制造业,2005年,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通过广泛调研,决定在铁西新区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如今,这里已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区和核心区,截至2006年末,铁西新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34户,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的50%,占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22%,其主要产品发展到90大类1000多个系列近万个品种。在数控机床、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有44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18种产品列国际前10位。装备制造业的聚集优势和规模优势初步显现出来。

  沈西工业走廊与“五点一线”连成一体,筑牢辽宁经济腾飞的T型台,将我省打造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今春,沈阳装备制造业捷报频传:在3月27日开幕的俄罗斯“中国年”中国国家展上,展出了世界第一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仪(超声刀)。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数字医疗产品,该技术具有原创性,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项技术诞生于沈阳长江源科技有限公司;4月12日,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订了10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机组合同,此举标志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实现了又一大突破;4月26日,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沈阳市正式签约,投资10亿美元在沈阳投资建设富士康(沈阳)科技工业园,与沈阳机床集团共同开发生产世界顶尖级装备产品———数控机床。

  沈阳装备制造业经过以国企改革和重点区域改造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今天已令人刮目相看,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说:“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正经历新一轮崛起!”

  近年来,由于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沈阳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时期产值增长速度高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利税、利税增长速度高于利润的不正常局面。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1.5%,销售收入增长49.1%,利税增长50.1%,利润增长64.7%。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水平达到167%,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利税93亿元,增长98.9%;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176.2%。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去年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38.2%,创历史最高水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在沈阳市,以沈西工业走廊建设为龙头,一个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导、基础装备产业园为配套支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正在形成。目前,聚集区已建成沈阳机床、沈鼓集团、三一重工、盛世阀门等305户企业;正在建设北方重工、机车车辆、远大集团等178户企业。2006年,聚集区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506亿元。预计到2010年,聚集区的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将达到1200户,可实现产值2400亿元。同时,在浑南新区集中发展电子信息、数字医疗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大东区重点发展以华晨金杯和上海通用为主体的汽车产业,现已形成了东部汽车、西部装备制造、南部高新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未来,沈西工业走廊也将不断向南延伸,主动与“五点一线”形成的沿海开放线相衔接。目前,沈西工业走廊距离营口港只有80公里,铁西区主管工业的副区长董风提出,将沈西工业走廊变成辽宁工业走廊,将沈西工业走廊继续延伸到鞍山、辽阳、营口境内,直接与“五点一线”沿海开放线连在一起。不久,沈西工业走廊就将与“五点一线”连成一体,筑牢辽宁经济腾飞的T型台,共同支撑起辽宁新型工业基地的脊梁,将我省打造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未来,沈阳将成为在世界装备制造业领域有影响力的重要区域,沈阳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我省经济的中流砥柱

  作为我省经济的中流砥柱,沈阳装备制造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加大。

  经过“十五”以来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战略重组和积极地对内对外开放,沈阳市初步形成以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三一重工、远大集团、沈变集团为骨干企业,以铸锻、模具、仪器仪表、泵阀、机床功能部件、输变电配件等产业集群为配套支持体系的新型机械装备产业体系。沈阳市与日本东芝公司合资成立了沈阳京芝电站成套有限公司、与德国维尔特公司合资成立了沈阳维尔特重型隧道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合资成立了沈阳菱重工程成套公司,正在组建秸秆中密度板成套设备、日产万吨水泥成套设备、钢(矿)渣破碎成套设备、煤粉制备系列成套设备、矿山洗选成套设备、电站脱硫成套设备、大型综采成套设备、散料疏松等成套设备公司等,初步具备了产品成套和工程成套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一批高端产品已经形成。沈阳机床集团通过收购德国希斯公司,掌握了大型数控机床的核心制造技术,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2%。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自主研制的900兆伏安变压器在美国电站正式并网运行,开创了中国重大装备产品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关键领域的先例;百万伏特高压变压器和开关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中一举中标。沈阳鼓风机集团自主研制的百万吨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在浙江镇海石化和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工程中即将投入使用;沈阳水泵公司研制的核主泵和盛世高中压阀门公司研制的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级阀门填补了国内空白。北方重工集团设计制造的盾构机在铁道部、广州地铁、沈阳地铁、北京地铁等工程招标中中标14台。通过自主创新,沈阳市的一批企业已成长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沈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提供了强大支撑。

  未来5年,沈阳装备制造业将以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装备制造业园区为重点,集中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将沈阳打造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还将继续以重大装备特别是重大成套装备为特色,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环保设备、机器人及自动线、燃气轮机、物流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及其他数字化设备、新型材料及其制品和软件等新型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技术化”。到2010年,沈阳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年均递增30%。沈阳将成为具备高端技术研发能力、基础产业配套能力强、产品成套能力强、主导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装备制造业领域有影响力的重要区域之一,沈阳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我省经济的中流砥柱。

(来源:辽宁日报 刘丽娜)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