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我们将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加快现有阀门企业上档升级的步伐,做大做强吴家阀门这块‘金’字招牌。”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阀门产业,吴家镇欲抢抓荣昌县“一线两翼”工业发展战略机遇,擂响吴家阀门产业腾飞战鼓。
大市场催阀门企业遍地开花
1974年,县二轻局直属企业吴家铁工厂在吴家镇独家生产阀门产品。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更名为荣昌县蜀中阀门厂的铁工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解体。随后,原阀门厂副厂长曾中友、技术员曾中义两兄弟凭借多年的营销经验和技术,创建了吴家镇第一家个体私营企业——重庆市荣昌县群建阀门厂,并把该厂发展成为一家资金总额400万元,占地10670m2,,拥有员工180人,年生产总值约600万元的专业球阀生产企业,后又创建了第二家阀门企业——重庆市荣昌县大通阀门厂。
如今,吴家镇的阀门企业已发展到21家,处处绽开着阀门产业经济“花”。
工业园促阀门企业上档升级
为发展阀门特色产业,打造全镇经济支柱,发挥企业规模化、集群化效应,该镇党委、政府于1996年动工修建了占地面积300亩的吴家阀门工业园。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园区已有专业阀门生产企业21家,其中,群建阀门厂、大通阀门厂、荣昌县管道配件加工厂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建新机械厂已获得自主经营出口权,有6家阀门企业成为县级规模工业企业。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分散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园集中生产,由原来的单一加工发展到现在的集铸造、精加工、电镀、密封圈包装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吸纳了近4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2006年实现产值34000万元,上交税金400万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普通铸铁低压球阀生产基地。
新思路助阀门产业振翅高飞
今年初,该镇提出了“优化一个环境、夯实三大基础、实施五大工程”的新思路发展阀门产业。通过营造“亲商、重商、扶商、稳商”的服务理念,组织专门招商队伍,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以优惠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园区安家落户。通过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和企业用地长远规划,尽快完善园区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立专门阀门对外销售基础平台和阀门批发市场等措施夯实园区基础。通过实施培训工程、品牌工程、沟通渠道工程、上档升级工程、企业诚信工程等五大工程,促进园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3—5年时间,力争形成一个年产值达5—6亿元的吴家阀门产业集群,把吴家阀门做成与猪、折扇、夏布等齐名的又一大知名特色产业。”该镇负责人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