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最近,什么占据了财经报章的大幅版面?是招聘广告;什么让券业老总们朝思暮想?是挖人留人。 前所未有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记者时下采访券商的最深印象,他们无一例外地将招纳贤才作为2007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这绝非空喊口号,争夺优秀研究员的首战已经开打,据了解,虽然有的券商表面出言谨慎,但暗地叫价已经高达百万,比前两年的峰值价格还高出一倍。如此薪酬水平,已经相当于金牌保荐人的年收入。 好的研究员的确奇货可居,据最近一份证券业紧缺人才岗位调查显示,91%的受访对象渴求资深行业研究员。由于稀缺,这一群体离职率较高、招聘难度也很大。调查还表明,由于证券业正处于转折后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前些年熊市中许多人才要么转产、要么单干,在投资专家、市场营销人才和金融产品研发人员上也存在很大缺口。 证券业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竞争力,当前市道火热,巨大的人才需求面对着有限的供给,一轮人才“牛市”已露雏形了。 人才“牛市”将更多地呈现市场化特征,即人才标准已经过了市场验证,其薪酬待遇也是竞价得出的市场公允价格。这将与过去证券业人员变迁有所不同,那时市场制度畸形,价值投资不彰,专业人才价值未得到充分的市场体现,更多的是券商、基金内这一帮、那一派的“政治性”流动。如今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完整的牛熊周期,一些精英已被市场磨砺并认可,摆脱了狂妄浮躁之气,他们将成为行业内竞相追逐的对象。 这场人才争夺战非常激烈。自去年以来,机制灵活的私募基金不断从公募基金挖墙角,公募则大幅招纳券商的优秀人才,银行和保险筹备混业,也加入争夺。如今券商盈利翻身,拓展业务时不我待,待遇从优大举反击,挖人、留人的大戏不断上演。 不过,券商瞄准高端人才的时候,也不应忽略低端、或者说末端人才培养,就是培育出更多合格的证券经纪人。当前中国新股民激增,他们对股市懵懵懂懂,迫切需要专业人员指导;而许多券商招聘的经纪人,大多自身就是无知无畏,很难获得客户的信任,也有损券商形象。术业有专攻,努力在经纪人领域创独特建树,亦不失为券商长久生存之道。 其实,不单是证券业缺人,整个中国金融业都面临着较大的人才缺口,这在一些经济发展迅速、图谋金融中心的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上海为例,拥有两千万人口,致力打造国际金融城市,按照西方的标准,人力资源供应是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的首要因素。像上海应该至少有10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但目前上海金融人才可能只有20多万人,严重紧缺。从结构上看,是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来看,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人以上,而上海尚不足百人,真是任重道远。 金融市场行情会有起起伏伏,不过这金融人才的行情,恐怕一路看涨。 (来源:中国证券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