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在吐哈井下公司内部,他们被称为“乙方中的甲方”。在吐哈温米采油厂,他们则被赞誉为“编外采油队”。而正是这支由甲乙双方联合组成的特殊队伍,在吐哈油田温米低效区块合作开发中将综合递减率演绎成“递增率”。 是什么魔法使他们实现1+1>2?日前,记者走进这支队伍,试图解析他们的成功方程。 队伍融合,联合办公一家亲 2003年,吐哈温米油田在经过10年开发后步入中高含水期,不得不面对稳产压力大、成本剧增的难题,而米登、温西1、温西10等区块的开发更是难中之难。 困则思变。吐哈温米采油厂作为油田开发者,吐哈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作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主体单位,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决定分别成立米登采油工区和油藏项目组,双方人员联合办公,合作开发低效区块。 甲乙双方队伍的融合,缔结了共同的责任与目标。合作开发组内部,双方人员淡化甲乙方身份,方案编制一块议,措施作业共同定,联合办公胜似“一家亲”。井下人的思维从井筒向油层深处延伸,不单单考虑作业的成败,更多关注增产的成效。来自采油厂的油藏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措施方案越来越重视单井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的评价。 不论是吐哈温米采油厂,还是吐哈井下公司,在技术培训、思想教育、基础管理等方面,都将合作开发组纳入各自单位统筹管理。 思想融合,凝心聚力一盘棋 合作开发组人员从工作岗位融合到思想融合,经历一段磨合期。 修井工搞油藏工程的事,能行吗?在旁人观望的同时,合作开发组内部也曾出现过疑虑。 合作开发组成立伊始,首先从资料整理入手,收集补充完善油藏资料,新建12项专业技术台账。还编制出32张油气分布图,将油层综合管理细化到12个小层,落实了小层砂体分布及走向,把准了油气分布规律、区域动态。 家底清,思路明。合作开发组仔细琢磨温西10块资料,在以往判定为水层的层段发现疑似油层,大胆提出下返补层建议,实施后获得工业油气流。由此跟踪追击,在12口井上下沉采油点,投产初期每天增加产能100吨左右,到目前仍保持稳产在60吨以上。 在温西10—47井方案制定中,原本为合层开采。根据细分层段认识,合作开发组提出卡封抽汲诱喷建议,实施后增油效果明显。此后,这一措施在10多口井推广应用,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来二去,合作双方增进了信任,齐心协力下好合作开发“一盘棋”。现在,采油厂已放心地将油藏配产配注方案和部分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交给合作开发组。 技术融合,优势互补添活力 采油人和修井人的合作,冲破了“就采油而采油”、“就修井而修井”的藩篱,消除了井壁内外的距离和隔阂,在优势互补的融合中催生了开发技术新思想。 以合作开发组为纽带,吐哈温米采油厂和吐哈井下公司,乃至吐哈油田公司和吐哈指挥部,各方专家援手把脉,先后组织6次大讨论,澄清认识,为增产稳产开方子。 薄层压裂、酸化解堵、水井改采等一批新技术应运而生,促成了低效区块向高效开发的嬗变。温西1—84、米23、米53等井在实施薄层压裂改造后,分别增产8吨至40吨。 基于长期开采使油水分布运移发生变化的认识,合作开发组创造性地实施“水井改采”、“油井改注”措施,为油水井“变性”。6口水井改采后效果良好,其中温西1—44井日产天然气5万立方米、凝析油10吨以上,已保持稳产1年多。 合作区块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试验田,已有10余项成熟技术从这里走向吐哈各油区,有的还跟随作业队伍走出吐哈,进入国际市场。 效益融合,共同发展双赢路 降低开发成本、维护油田大局利益已成为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温西10—39井方案原本是贴补修套,项目组多方优选,最终确定应用特制工具进行正常大修作业,将费用从80万元降到30余万元。温西10—33井,经过措施调整节省维修费用10余万元。合作开发以来,低效区块吨油开发成本上升的势头明显减缓,吨油耗电量降低8%。 项目组千方百计挖潜增油,对长关井实施捞放油作业,累计捞油695.19立方米。油井出现故障,大家总是第一时间冲到现场。2006年4月,遭遇强沙尘暴,全部油井停产。双方员工深夜顶风冒沙奔波在井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 合作开发使低效区块成为责任田,甲乙双方在并肩合作中拓宽了发展双赢路。2003年以来,合作开发区块从1块增加到3块,管理油水井从23口增加到127口,产油量已超过采油厂总产量的15%。 崭新的合作模式趟出油田开发新路子。3年来,低效区块从“鸡肋”变“鸡腿”,稳产势头良好。温西1区块综合递减率从17.06%下降到12.94%,温西10区块综合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背景链接: 吐哈油田部分区块由于开采难度大、挖潜空间小,在成本压力面前成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肉,被称之为“低效区块”。在让低效区块变高效的努力中,吐哈温米采油厂与吐哈井下技术作业公司采取合作开发模式,实行产量、费用包干,产出的油归温米采油厂,井下作业费用则由井下公司拿走。合作开发组具体负责低效区块的采油方案编制、区域动态分析、油水井日常管理和维护,承担原油产量、成本控制等指标任务。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探索出持续高效开发的新模式。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