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2007年3月12日,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福瓦特阀门制造集团公司的宣告成立,中国终于有了一家以技术输出为股份组建的合资企业,中方占股51%,这是一种全新的中外合资形式。国资企业以技术折合资金入股,与境外企业合资。这样的合资形式组建的集团企业,在此之前,国内尚属空白。

福瓦特阀门制造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国平18岁开始就跟随着父亲进入福建海军部队的一个军工厂里从事技术工作,后在国有阀门厂里做过技术员。2001年,陈国平创办了福瓦特阀门公司,由于当时温州的阀门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如何在阀门领域站住自己的脚?陈国平在18年前就已经发现的一个现象:在制药企业里由于传统阀门总是会出现泄漏,而被细菌感染造成损失,该项技术在国内外至今都没有被解决。如果攻克该技术,就能在行业中站稳脚根。
2005年,陈国平想用自己原来积累起来的经验,攻克该技术难题,结果是,在请教国内一些科研机构时,遭到了质疑,上海阀门厂为了攻克该技术花了80年时间,都没有成功,一家民营企业要想攻克该技术,简直是做梦。陈国平没有泄气,他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长达3个多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设计和实验,终于研发成功了新型多功能抗菌阀门。一项“不可能”的技术就这样诞生了。2006年7月在浙江省科技厅通过了专家鉴定。
一波三折一项发明折价1.25亿元
技术攻关了,资金却不够了,要想打开市场,没有资金是不可能的。为此,陈国平也开始试着找实力雄厚的同行合作,可是,所有同行都对该技术不信任,为了不让企业垮掉,也为了证明自己研发技术的成功,陈国平开始在网上寻求合作伙伴,先后引来美国和马来西亚的两家企业,结果由于股权上谁控股的问题出现分歧,在谈了三个月后,没能再谈下去。后来,泰国的一家企业有了合作意向,结果是在所有合作协议都完成的当天,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合作商也因此没办法给中国企业汇款,合作再一次失败。
最后是香港福兆国际投资公司看上了该项技术,愿意投资1200万美元,占股份的49%与陈国平的企业合资。根据合作协议的股份比例,陈国平研发的技术折合人民币达1.25亿元。一波三折的合资终于有了眉目。
集团审批还要请示国务院
资金找到了,该如何审批又成了陈国平的一个问题。根据合资协议,在合资后,双方共同组建一家集团企业,可是,在向工商部门登记审批时,遇到了难题。在目前国内这种内资以技术折合投资资金的合资企业尚属空白,该如何审批?
为了解决该问题,工商部门请示了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答复是可以审批,但是,在合资企业营业执照上,要注明可以投资的项目名称,此外,该合资集团不能从事其他方面的投资。这也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内资以技术入股的集团企业。
据了解,福瓦特阀门制造集团组建后,第一年的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亿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发酵、石化等系统工程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