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加息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

加息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

      2007/3/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28

中国阀门网

从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2号那幢弧形大楼里发布的消息,再次震动了世界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存款利率不变。

这次加息是在此之前不久才作出的决策,因为此前不久发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让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部门看到了过热的危险,为了遏制增幅远远超出预期的信贷和投资增长,加息确属必要。在这个中国日益深入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世界上,由于中国经济开放度与日俱增(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70%数年)、份量日益加大(过去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近一半来自中美两国),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国际影响力,也不可避免地上升,这项利率决策,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不可低估。

加息决策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途径,首先是通过影响中国经济总体需求状况,进而影响进口需求。由于加息将抑制中国国内投资增长势头,原料、能源、资本设备的进口需求将受到抑制,对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影响将更为直接。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就是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路透商品指数(1931年9月18日=100)2005年1月3日为1571.30点,2006年1月3日为1794.66点,4月27日为2011.95点;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1974年12月31日=100)2005年1月3日为143.153点,2006年1月3日为171.829点,4月27日为173.652点;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1974年12月31日=100)2005年1月3日为190.54点,2006年1月3日为252.16点,4月27日为270.16点。

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之所以如此牛气冲天,除了世界经济走势看好、美元汇率疲软等因素之外,“中国因素”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凡是主要国际投资机构“论证”中国需求量居高不下的大宗初级产品时,其价格必定扶摇直上,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的现象,以至于国际主要商品交易所的官员,有时甚至不敢让交易员们看到有中国人来访,以免造成意外的价格波动。

中国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长如此迅速(虽然没有达到主要国际投资机构们夸张的那种程度),相当程度上是拜投资增长所赐,中国制造业和进口企业“散、乱”的产业组织,又在中国初级产品市场上吹起了太多的泡沫,过多进口企业导致的非理性集体行为,进一步把泡沫吹得更多、更大。如今年一季度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非理性集体行为和投机心态所致,以至于4月末国内铁矿石库存高达6000万吨。

遏制投资不仅将遏制真实需求的增长,也将遏制投机泡沫。正因为如此,由于人们普遍预期中国加息,表明中国决策层决心遏制投资过热态势,中国进口增长势头将跌落,中国宣布加息之后第一个交易日,伦敦商品期货交易所开盘锣声一响,所有有色金属合约就全部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也明显下跌。

无需否认,在中国加息之后至今,国际初级产品市场总体上仍然呈上涨态势。路透商品指数5月17日为2042.29点,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5月17日为279.858点,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5月17日为279.86点。但这是因为美元汇率疲软、伊朗核危机、拉美油气资源国有化冲击等因素在支持初级产品价格,把中国加息的影响抵消之后还有余,初级产品市场总体涨势,并不能否定中国加息的抑制价格效应。如果没有中国加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上涨幅度,还会更大。

相比之下,加息对出口的影响,没有对进口的影响那么大,但通过遏制投资,换言之就是遏制重复建设和过剩生产能力,加息应当间接有助于遏制我国的低价竞销。

目前某些产品出口之所以激增,就是因为此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最典型者莫过于钢铁产品。

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连续数年保持在20%以上,2003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21.9%和25.3%;2004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分别为22.7%和23.3%;2005年中国粗钢、钢材产量,分别高达35239万吨和39692万吨。产量之高,史无前例,增幅分别为24.6%和24.1%。

随着产量增长,我国的钢铁产品贸易,出现了进口锐减、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现象,预计中国将在全世界最短的时间里,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就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市场供应,已进入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阶段。2005年6月和12月,商务部分别组织对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趋势,进行了调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供不应求的13种,占4.3%。大规模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可能全部在国内消化,事实上投资者当初也没有单纯着眼于国内市场,因此,遏制投资有助于遏制出口无序膨胀,特别是低价竞销。

对于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加息及其后续配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而对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基于投资收益率和流动性两方面的考虑,房地产市场是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偏好的选择之一。

首先,房地产业本身就号称中国大陆最后一分暴利行业,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尤其火爆,利润丰厚;

其次,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容量足够庞大,超过证券、期货等其它金融市场开放国家游资通常选择的市场,且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日趋上升;

第三,房地产业是中国目前最成型、活动能量最强的产业利益集团,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有名的121号文件)颁布后不久,就在实际上被废止,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有鉴于此,海外投资者相信房地产的利益集团,有能力维持政策偏向于他们,维持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散。而且我国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相当落后,一些具有外资背景的不动产基金,频频在境内出手购买写字楼与高档住宅项目,这类交易在主要经济大国,都被纳入资本项目交易,但是在我国却放在经常项目下,监管力度差别明显,甚至在不少地方,这类交易还受到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最近两年境外资本流入中国房地产行业来势迅猛,200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228.2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开发资金来源的1.3%(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计,2004年1~11月,境外资本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总量,超过222亿元,比2003年增长13.5%,其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约150亿元,占全年房地产开发总额的12.8%;用于购房的外资约70亿元(同上)。

据商务部外资司统计:2004年新设立外商房地产业投资企业1767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34.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8%、48.13%和13.65%。

上述各项增长指标,均超过全国利用外资的平均增长幅度,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第二大外商投资行业。

2006年1~3月,房地产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3家,合同外资金额45.5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79亿美元,同比增长6.84%、25.27%和47.67%,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占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实际投资金额比重51.49%。

外资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途径、方式也花样翻新。由于很多游资不是直接投入房地产市场,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中国,然后进入房地产市场,所以上述数据,仍然大大低估了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规模。

由于房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近乎成为中国经济肌体上的最大毒瘤之一,所以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加息前后至今,有关部门、人员的多次表态,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加息本身已经遏制房地产投资,近期出台的《国六条》作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外资、特别是投机性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将再次受到遏制。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阀门外贸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